揭秘台积电创始人11年前邀请黄仁勋担任CEO的背后故事
台积电传奇:邀请黄仁勋担任CEO的创业故事
数界探索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其最新出版的自传下册中提到,他在2013年曾两次询问黄仁勋是否有意接任台积电首席执行官,但黄仁勋最终予以婉拒。
本周五(11月29日),备受期待的《张忠谋自传:下册一九六四——二〇一八》终于正式出版。张忠谋在2018年宣布退休,将台积电的领导权交给了刘德音和魏哲家。彼时,他表示退休后的计划之一就是完成自传的下册。这部自传不仅记录了张忠谋从一九六四到二〇一八年的职业生涯,还深刻地反映了他如何将一个初创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军者。张忠谋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精神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这本自传,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张忠谋个人的职业生涯,还能感受到他对于企业管理和技术革新的独到见解,这对于当今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忠谋曾总结说,他的自传下册将聚焦于“两大主轴”,分别是他在美国德州仪器的工作经历,以及创建台积电的故事。2009年,当时77岁的张忠谋亲自撤换了蔡力行,重新担任台积电CEO,并一直担任此职直到2018年,那时他已经86岁并宣布退休。
书中提到,2013年,张忠谋在外寻找台积电接班人时,曾经考虑过黄仁勋作为潜在候选人。据张忠谋在其书中所述,尽管他对公司内部的许多人才非常熟悉,但他认为外部人才可能带来不同的视角和经验,这或许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益。张忠谋的这一想法表明,面对企业领导层的更迭,除了依赖内部培养的人才外,外部引入具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才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还可能在策略规划上带来更为多元化的思考。然而,这也需要公司在接纳外部人才时,充分考虑到文化融合和管理风格的匹配度,以确保新老团队能够顺利过渡和协作。
张忠谋在回忆录中称,黄仁勋当时是台积电CEO的理想人选之一,考虑到他的性格、专业背景,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中专业知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项。
刘德音 & 黄仁勋
回忆录写道,当时,张忠谋邀请黄仁勋加入台积电,并在十分钟内详细阐述了他对公司的愿景。黄仁勋起初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专心聆听。最终,他只是简单地回应说:“我已经有一份工作了。”
几个星期后,张忠谋再次致电询问,黄仁勋的答复依旧未变。对此,张忠谋对黄仁勋的坦诚表示赞赏,并对他过去十一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两家公司在合作上也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从这段新闻可以看出,两位行业领军人物之间的交流不仅基于相互尊重,更体现了双方企业之间深厚的信任基础。这种基于信任与尊重的合作关系对于推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黄仁勋的坦诚和张忠谋的认可,无疑为两家公司在未来更加紧密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关系不仅是商业上的双赢,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截至周五收盘,全球最具价值的两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依然是台积电和英伟达。台积电的市值接近9600亿美元,而英伟达则约为3.4万亿美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仅次于苹果公司。
张忠谋指出,2013年,当他邀请黄仁勋加入时,台积电的市值达到了900亿美元,相当于英伟达当时的十倍。这意味着对于黄仁勋而言,担任台积电CEO并不是一个高攀的选择,反而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职业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积电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以及其庞大的市场规模无疑对黄仁勋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尽管黄仁勋在英伟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能够领导一家市值如此巨大且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无疑会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也反映出,在科技行业里,不同公司之间的合作与人才流动是非常常见且具有积极意义的,这样的流动不仅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和技术交流。
黄仁勋在2007年的年薪达到了2460万美元,位列全美薪酬最高的CEO第61位。尽管台积电提供的薪酬不包含股票部分,但据张忠谋所述,台积电给予的固定薪资加上分红,其总额应该会超过黄仁勋当年的收入。 从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在科技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领导人的薪酬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黄仁勋的高薪反映了英伟达对其CEO的高度重视以及市场对公司业绩的高度认可。而台积电虽然不提供股票作为薪酬的一部分,但通过其他形式的激励机制,依然能够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这表明不同企业在薪酬结构设计上有着各自独特的考量,同时也反映出半导体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