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发现财经深度:闺蜜财经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随着2025年3月14日的到来,A股市场迎来了消费与金融行业的又一轮狂欢。然而,在这波上涨的背后,部分公司的年报数据却不容乐观。以平安银行为例,其刚刚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便揭示了不寻常的财务信号。
平安银行:科技驱动下的转型之路
作为中国零售银行业转型的领军者,平安银行在过去十年里,凭借“科技+零售”的战略迅速崛起。然而,进入2024年,其财务数据呈现出了复杂的态势。
年报季系列观察启动
自今日起,我们将正式开启年报季的系列观察,诚挚邀请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告诉我们您想了解的公司,我们将竭力为您提供深入的分析。
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
2024年,平安银行营收和利润双双出现下滑,这在近9年来尚属首次。根据《杠杆游戏》的统计,平安银行当年的营业收入为1466.95亿元,同比下降了10.9%;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445.08亿元,同比下降了4.2%。
营收利润下滑的多重因素
财报指出,营收和利润的下滑主要受以下几大因素影响:
- 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缩小,利息净收入减少。
- 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需求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等均受到影响。
- 为应对风险,平安银行主动降低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配置,如部分零售高风险资产,短期内影响了营收。
- 平安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战略调整了资产结构,如增加低风险、低收益资产的配置,减少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比例,导致整体资产收益率下降。
- 响应政策号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让利,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以及非息收入增长乏力。
转型中的阵痛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安银行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短板。例如,在资产端,依赖的传统信贷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收益不断缩水,但未能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开拓高收益资产领域。在新兴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平安银行的资产配置占比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利用这些领域的发展红利。
负债端挑战与核心业务困境
在负债端,平安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能力似乎不足。面对存款市场竞争,未能通过创新的存款产品或优化服务体验吸引更多低成本存款,导致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息差空间。
在核心业务零售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较2023年末下降了10.6%,反映出其在零售信贷市场的竞争力下滑。在主动压降零售高风险资产的过程中,似乎未能及时培育新的优质贷款业务增长点。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信用卡业务陷入困境
2024年,平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1.12亿元,同比下降18.1%。特别是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业务的重要板块,流通户数较上年末减少了12.9%,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也同比下降了15.4%。
对公客户增长,但客户质量存疑
在对公客户方面,2024年平安银行对公客户数增加了9.93万户,增幅为13.2%;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2.4%。然而,客户质量的问题仍需关注。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上升
平安银行的2024年,关键监管指标虽合规,但结构性矛盾与风险递延信号明显。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但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有所增长。其中,房地产业不良率上升最快,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上升。
资本充足率与员工数量变化
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指标均有所下降。员工数量也有所减少。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由《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排版说明: 为确保博客发布的排版效果,以上内容已根据标准博客格式进行了重新排版,并适当添加了段落和标题,以提高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