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调研报告显示:相较于机器人,机器狗展现更广阔的应用潜力,花旗集团如此评估市场前景。

admin92025-03-17 21:15:27

标题:杭州人工智能新前沿:机器狗应用潜力巨大,人形机器人面临挑战

正文:

随着“六小龙”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杭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机构的目光。近期,花旗集团对杭州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得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结论——机器狗在应用前景上相较于人形机器人更为明确。

机器狗:应用领域清晰,市场潜力无限

花旗分析师Jamie Wang的最新报告指出,机器狗在应用领域上展现出比人形机器人更为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电力、公用事业和特种领域(如军事),机器狗的应用场景更为明确。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目前主要局限于学术和教育领域。

此外,中国的机器狗制造商普遍采用行星减速器作为关节解决方案,这不仅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除了GPU之外,编码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也有待提高。

人形机器人:学术教育为主,工业应用尚待拓展

尽管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但其在工业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工业领域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花旗在报告中提出了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三大挑战:

  1. 人工智能或大语言模型(LLMs)尚未能够赋予人形机器人足够的智能水平。
  2. 缺乏多样化的训练限制了人形机器人的任务执行能力。
  3. 生产规模不足和自动化制造水平低导致成本高昂且产品质量不稳定。

尽管如此,花旗对优必选推出的教育类人形机器人“天工Walker”(售价29.9万元人民币)持积极态度,认为它有望推动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收入增长。

行星减速器成为主流,核心部件国产化率需提升

在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解决方案上,中国的制造商普遍倾向于成本较低的行星减速器,而非特斯拉Optimus所采用的谐波减速器或行星滚柱丝杠。花旗指出,尽管行星减速器的扭矩输出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回程误差,但其成本仅为谐波减速器的1/3到1/2,这对于降低整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的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主要由中国厂商生产,但编码器和控制器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类似于GPU对英伟达的依赖。例如,深度科技的机器狗主要依赖德国公司POSITAL提供的编码器和德国公司IMO Automation提供的控制器。值得注意的是,深度科技正在将英特尔的CPU i7替换为瑞芯微的RK3588芯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领域各有千秋,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深入挖掘,相信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