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驻扎的美军“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尚未撤出,而第二套同型号武器即将在夏威夷设立基地。据《防务新闻》网站于18日的报道,美国将“堤丰”系统视为遏制中国的重要军事装备,并计划在太平洋地区进一步部署更多同类远程打击武器。
夏威夷迎接“堤丰”导弹系统
夏威夷的美国陆军第三多域特遣部队指挥官迈克尔·罗斯上校透露,该部队预计将在今年接收第二套“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一导弹系统的研发计划早在2020年9月就已对外公开,并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作战准备。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堤丰”系统,本质上是将海基MK41垂直发射系统移植到陆地机动发射车辆上,能够发射“标准-6”和“战斧”巡航导弹,对500至20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实施打击。一套完整的“堤丰”系统包括4辆导弹发射车、1辆指挥控制车,以及配套的导弹装填车、吊装车、电源支持车等。这些车辆能够利用C-17战略运输机进行大范围的快速部署,展现出强大的战场机动性。
“堤丰”系统与中国的渊源
对于“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中国并不陌生。在2024年4月的美菲“盾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美国陆军第一多域特遣部队利用C-17战略运输机将首套“堤丰”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吕宋岛。这也是冷战后美国首次在该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系统。原计划该系统应在2024年9月甚至更早时间撤走,但美军随后违背承诺,不顾中国的反对,宣布将长期在菲律宾部署该系统。
多域特遣部队装备“堤丰”,强化威慑
随着第三多域特遣部队装备“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美国陆军现有的三支多域特遣部队中,有两支驻扎在太平洋地区并装备了这种陆基中程导弹系统,这成为美国陆军“威慑和应对与中国冲突的核心”。根据美国陆军的规划,未来将在2026财年至2028财年之间为多域特遣部队再配备3套“堤丰”系统,这一计划的意图不言而喻。
“堤丰”系统与远程打击火力的协同
尽管部署在菲律宾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将中国南海以及部分东南地区纳入其攻击范围,但“战斧”导弹的性能已略显过时,实际突防能力有限。然而,当它与多域特遣部队的其他远程打击火力相结合时,便构成了一个“无缝对接”的火力网。例如,多域特遣部队的近程打击力量由“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和M270火箭炮发射的新一代“精确打击导弹”组成,射程可达300-500公里,未来将提升至1000公里,并具备优于现役“陆军战术导弹”的精确性和突防能力。
高超音速导弹“暗鹰”的加入
多域特遣部队的远程打击力量则由最高速度17马赫、最大射程2776公里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负责。该导弹属于助推滑翔类高超音速导弹,由火箭助推器和无动力助推滑翔飞行器构成。原计划美国陆军第一多域特遣部队应在2023年率先装备“暗鹰”导弹,但由于后续测试问题,实际服役时间推迟至2025财年年末。
五角大楼的规划与中国的立场
按照五角大楼的规划,未来美国陆军多域特遣部队将把这些远程火力作为克制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关键武器,在西太平洋的众多岛屿展开“游击作战”,并借助C-17运输机等空中力量实现快速部署和撤离。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表示,中方已多次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导。菲方引入中导系统这一战略性、进攻性武器,被视为配合域外势力制造地区紧张对立、挑动地缘对抗与军备竞赛的挑衅和危险举动,是对本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历史和地区安全极不负责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