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管道工程圆满超额完成冬季能源供应保障,总输送量突破320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admin82025-03-21 14:37:38

冬季供暖季圆满落幕:华北地区供暖工作再创新高

随着天津供暖季的结束,华北地区2024-2025年度冬季供暖工作也正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场持续124天的“温暖保卫战”中,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展现了卓越的成绩:累计输送天然气320.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5%,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陕京管网向北京输送了118亿立方米天然气,单日最高输量更是突破了1.22亿立方米。

智能化转型与区域协同助力供暖保障

“这是智能化转型与跨区域协同的成果。”北京管道公司生产监视与应急指挥中心的刘月站在电子大屏幕前,指着实时跳动的数据曲线自豪地说。屏幕上,陕京管网纵横交错,实时显示着京津冀晋地区的输气动态。尽管冬季未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但用气需求稳中有升,今年1月9日,商品量达到了本供暖季3.72亿立方米的极值。刘月强调,公司能圆满完成供暖季供气,得益于提前完成的管网升级,形成了多通道、多气源相互保障机制。

“七进十出”策略有效缓解用气压力

1月16日凌晨3点,北京管道河北分公司安平压气站的轰鸣声划破了夜的宁静。这座去年1月16日投产的“超级枢纽”拥有“七进十出”的天然气调配能力,日均增输量达9600万立方米。作业区副主任杨岭飞在主控室巡查时,监视屏上的生产运行数据让他印象深刻:“最紧张时,单日输气量连续66天突破1亿立方米。”最新数据显示,该站供暖季累计转供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同比激增39%,单日最大转供量达1.15亿立方米,成为缓解我国长三角和中东部地区用气压力的“关键阀”。

春节期间保障供气,员工不畏严寒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大雪导致陕西、山西与河北地区供气需求骤升。陕京管道运行稍有影响,就可能导致下游用气紧张。管道沿线干部员工顶风冒雪,24小时坚守岗位,加密巡检,升级管理,确保不因冰雪冻堵影响春节保供。“手冻得连维检修工具都握不住,但我们没有人退缩。”杨岭飞搓了搓手,咧嘴笑道:“咱们管道人,就得像天然气一样,关键时刻就得‘燃’起来!”

科技助力,筑牢能源防线

挑战从去年11月便已显现。气象部门预测今冬华北地区低温天数将较往年增加15%,而京津冀地区天然气需求预计增长近10%。与此同时,陕京管网个别老旧线路面临即将到期的运行风险。北京管道公司总经理朱汪友表示:“传统‘人防’模式已难以应对复杂工况,必须向智能化要效率。”

在内蒙古托克托作业区,我国首座“油气管道智能生产示范工厂”于保供前进入预验收阶段。155公里管线被光纤预警系统覆盖,闯入报警响应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2秒;智能预测系统使压缩机自适应能力大幅度提升,综合安防系统实现全作业区范围全方位防护。这套系统将人工巡检强度降低40%,报警准确率大幅提升,推动行业从“人防”向“智能”转型升级。

区域协同,构建“能源共同体”

除了传统的保供措施外,北京管道公司还通过深化“X+1+X”油气市场体系下的保供模式,不断提升保供效率和水平。例如,公司全面加强与上游气源单位的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气源充足稳定;同时,加强与下游用户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用气需求变化,调整供气计划。

新变化亦在上下游各方悄然发生。以往各省区市“各自为战”的保供模式,今冬被“京津冀晋能源共同体”取代。山西煤层气、天津LNG、内蒙古煤制气通过管网互联互通实现灵活调配。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比喻说:“这就像在高速路上开‘应急车道’,哪里紧张就往哪里补。”

“在国家管网的指挥调度下,北京管道公司的保供已属全国一盘棋。”唐善华表示,随着“全国一张网”的建设完善,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气源保障能力将持续得到提升。

目前,北京管道即将进入春夏检修。尽管指挥调度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归于平缓,但温暖的故事仍在继续——下一个冬季,这条“温暖防线”将更加坚韧。

——完——

作者:于铃人 蒋万全

责任编辑:任芯仪 (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