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航天员成功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表现卓越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在夜幕的映衬下,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身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于21日晚间顺利完成了第三次出舱活动。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圆满保障了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其出色的表现甚至超出了“3年15次”的使用年限设计指标。
舱外航天服:太空探险的坚实保障
作为航天员在太空出舱活动中的核心装备,舱外航天服不仅保障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还确保了他们在舱外作业的高效进行。据中国载人航天官方微信公号报道,此次使用的舱外航天服属于第二代“飞天”系列,相较于第一代,它在使用时间、安全可靠性、机动灵活性和测试维修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历史性的足迹与未来的展望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身着第一代“飞天”舱外服,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足印,实现了中国人在太空出舱活动的历史性突破。而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则身着第二代“飞天”舱外服,成功完成了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超越预期,保障空间站任务
中国航天员中心刘东岳介绍,目前空间站舱外航天服的性能稳定,已顺利保障空间站任务19次出舱活动,单件服装最高使用次数达17次,远超“3年15次”的寿命指标。这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服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
科学评估,延长寿命
作为我国首个在轨开展寿命评估工作的飞行产品,空间站舱外航天服的延寿使用不仅秉承了集约高效的原则,也旨在最大化发挥其在轨应用效能,节约工程成本。科研团队通过定期寿命评估,构建了天地联动的健康监测和寿命评估方法体系,实现了对服装寿命的科学预测和风险可控。
结语
在刘东岳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通过深入挖掘在轨和地面试验数据,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材料级和产品级验证试验,确保了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安全可靠。这不仅是对我国航天技术的肯定,也是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来源:李国利、占康、刘艺/新华社
注:以上内容已根据博客发布排版要求进行了调整,以符合流畅自然的表达和良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