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揭秘四川猕猴案:涉案养殖场疑云重重,网友质疑未被追责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刘彦君 摄影报道
2024年,四川省警方成功侦破了一起涉及1104只野生猕猴的特大非法捕猎、贩卖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36亿元,32名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此案一经报道,便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网友质疑:涉嫌“洗白”的养殖场为何未被追责?
近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涉嫌“洗白”野生猕猴身份的养殖场“应该站在被告席”。封面新闻记者近日深入重庆市城口县,对涉事养殖场进行了实地探访。
据养殖场员工透露,他们对此次事件事先并不知情。目前,该养殖场虽在正常运营,但已有约半年时间未再销售猕猴。
无人机俯瞰:涉事养殖场位于坪坝河左岸
记者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显示,涉事养殖场位于坪坝河左岸,与347国道隔河相望。整个养殖场被围墙环绕,场内不时传来猕猴的叫声。
网友分析:监管漏洞导致非法买卖风险
针对网友的质疑,有网友指出,在四川猕猴案中,野生猕猴被“洗白”身份后转移到重庆城口一家合法养殖场,与其他合法的实验猴混养,再以合法身份出售。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对养殖场内动物的实际来源、养殖繁育情况以及销售去向等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导致非法买卖野生动物的风险值得警惕。
养殖场负责人已变更:赖某伟退出舞台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涉案的养殖场负责人赖某伟,早在2008年就开办了猕猴养殖场。案发前,赖某伟一直是城口县庆伟猕猴养殖场的法定代表人。2022年9月,该养殖场被注销,单位名称变更为齐鲁致远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赖某伟成为新单位的股东,持股比例为32%,认缴出资额为2400万元。2025年1月,新单位的负责人已由赖某伟变更为朱某某。
员工说法:案发前被蒙在鼓里
养殖场工作人员表示,案发前,养殖场的员工约有20人,现在已不足10人。由于四川猕猴案的影响,重庆市、城口县相关部门已多次前来检查工作,山东方面的投资方也提出了更严的要求。
“我们原来的老板姓赖,老家是四川万源的,他出事之前,几乎所有员工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什么事。”养殖场工作人员解释说,直到2024年,四川的警察到养殖场调查后,他们才知道养殖场内有些猕猴是赖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
合法与非法:养殖场如何分辨猕猴来源
对于记者提出的如何分辨野生猕猴和人工繁育猕猴的问题,养殖场工作人员解释说,合法猎捕的野生猕猴本身就是养殖场的猕猴来源之一,普通员工无法分辨。
项目规模:未来将扩大实验动物规模
据企业公开资料显示,该养殖场是“重庆实验动物养殖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GLP项目”的组成部分,规划总占地30余亩。项目一期新建实验动物养殖圈舍208间,可容纳超3000只实验动物(猕猴-恒河猴),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实验动物规模扩大到5000只以上、年销量可达1500只。
目前,养殖场已具备容纳猕猴3000只以上的产能,但实际养殖的猕猴总数只有1000多只。2024年以来,实验猴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几乎“腰斩”,单只猕猴的价格从原来的13万元左右降至不足7万元。加之受四川猕猴案影响,该养殖场内合法养殖的猕猴已有约半年时间没有出售过。
结语
四川猕猴案引发了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严防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再次发生。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