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席卷校园!揭秘十所高校学生如何利用AI助力学业写作

admin82025-03-25 12:31:03

标题: AI时代下的学术探索:高校教师对AI辅助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导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如何应对AI辅助学习的新趋势,以及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

正文:

全文共计6125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使用AI并不一定会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依赖AI才会。”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高校教师对于AI辅助学习的看法。

北京商报记者卓洋、岳、赵天舒、程靓、刘曼华 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报道。

人工智能的兴起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学生们利用AI工具完成作业、撰写论文已成为常态。面对这一现象,教育界普遍认为,拥抱AI、技术辅助是未来的趋势。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AI使用最新规范,强调学生应坚持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价值定位,并要求教师在各个教育教学场景中有效治理价值失范现象。为此,我们与11位高校教师及DeepSeek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AI辅助学习的新时代议题。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观点: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康秋洁

应重视学生在技术环境下的成长轨迹

康秋洁表示,作为传媒类高校,中国传媒大学正加速构建AI技术赋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从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等多维度推进教学改革,并开展AI工具的本地化部署专项培训,帮助教师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

“AI时代推动教学思维的转变。” 康秋洁强调,AI工具对教学和科研的帮助,从社会技术应用角度和学校角度来说,都在提倡、鼓励教师更好地利用AI工具。

**在教学实践中,康秋洁观察到不同学段学生对AI工具的应用呈现差异化特征。校方正在构建全过程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建立技术辅助而非技术替代的学术价值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

高校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AI使用界限

张力奋认为,在遵循学术伦理原则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AI辅助写作,但不能替代思考本身。

“AI可以让学生更智慧更有眼界,但也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退化,放弃原创的知识劳动。” 张力奋提醒道。

**面对潜在风险,张力奋建议,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AI使用的底线或界限,鼓励学生对真实世界保持好奇心,同时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更多高校教师的观点和实践,请继续阅读下文。

(注:本文为虚构内容,旨在展示AI辅助学习在高校中的讨论和实践。)


编辑:汪乃馨 实习编辑 王若愚

图片:AI生成、DeepSeek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