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奥秘的“全面环境模拟器”正式投入使用

admin82025-03-25 12:31:10

标题:地外环境“全能模拟者”正式启用,助力太空生命科学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

引言: 近日,一则来自科技日报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宁波大学自主研发的地外极端环境综合模拟舱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创新设备将为太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正文:

宁波大学研发地外环境模拟舱 2023年3月20日,宁波大学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地外极端环境综合模拟舱已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模拟舱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化学与空间生命—钱学森空间科学协同研究中心主任赵玉芬领导的团队研发,标志着该中心在科研领域的重要成果。

模拟舱的功能与特点 作为模拟舱的设计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天体化学与空间生命—钱学森空间科学协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跃进详细介绍了模拟舱的功能。该模拟舱能够模拟火星和月球的极端环境,如强辐射、微重力、亚磁场、低压、低温和低湿等,用于研究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在这些环境中的应激、适应和变化规律。

模拟舱的设计极具综合性,包括培养箱箱体、生物成像、温度控制、气体成分和气压控制等九大模块,能够对温度、湿度、气体和光照进行精确调控。此外,模拟舱还配备了先进的生物样品观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样品图像,并通过机械手进行舱内操作和自动取样。所有生物样品的培养数据均可通过网络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科研共享平台 华跃进教授表示,该模拟舱不仅是一个研究工具,更是一个共享创新平台。宁波大学已设立地外极端环境综合模拟舱专项开放研究课题,旨在将模拟舱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研究平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团队开展地外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物理、材料等方向的研究项目。

协同研究中心的背景 据悉,天体化学与空间生命—钱学森空间科学协同研究中心于2019年由宁波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依托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运行,致力于推动太空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结语: 宁波大学地外极端环境综合模拟舱的投入使用,为太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太空科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注意: 以上内容已根据博客发布排版要求进行了重新排版,并适当进行了扩写和修改,以增强文章的流畅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