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彭秀环的荣誉之路:25年的坚持与申诉
彭秀环,一位63岁的普通农民,自25年前开始,就一直在追问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了她许久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被认定见义勇为?”这一坚持,背后是她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以及一场长达二十多年的申诉之路。
英勇救人,荣誉却成空
1999年,厦门遭遇特大台风,25位渔民被困孤岛。彭秀环与四名村民勇敢救援,成功救出被困者。然而,在随后的市级表彰中,她却与救人者一同被忽视,只有村支书和一位拒绝救人的村民受到了表彰。
25年申诉,心结难解
为了讨回公道,彭秀环开始了长达25年的申诉之路。她起诉过冒领者,为获救者签名作证,向各级部门申诉。2004年,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撤销了对冒领者的表彰,但彭秀环和四位救人者却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
见义勇为认定难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表示,各地方对见义勇为的认定和表彰都有不同规定,呼吁将见义勇为纳入国家统一立法,减少地方标准不一导致的认定难题。
荣誉之路,仍在继续
彭秀环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坚持和正义的传奇。虽然荣誉之路依然漫长,但她从未放弃,坚信自己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
以下为彭秀环事件的详细报道:
(以下内容为原文章内容,请根据排版要求进行调整)
彭秀环整理这些年为讨回荣誉准备的资料 受访者供图
台风中救人
笠成礁,是距离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最近的一个小岛,当地人又称为“篱蟒岛”。二十多年前,岛上一片荒芜,只有零星几幢附近渔民搭设的简易房。
1999年10月9日凌晨3点半,彭秀环的丈夫蔡进源与弟弟一同出海。没多久,蔡进源发现不对劲,风浪越来越急,驾驶的小木船开始失去控制。
蔡进源遭遇了渔民生涯里最大一次台风——14号台风丹恩,强度历史罕见。
据当年的新闻报道,气象部门报告,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3级。受天文大潮影响,海面掀起4米高的巨浪,岸上半数以上的树木被拦腰折断或者连根拔起,台风造成了厦门市13人死亡,3人失踪,727人受伤,直接损失达到20亿元。
暴风雨愈来愈急,小木船渗水,蔡进源和弟弟被风浪推向了篱蟒岛。和他们一同被困孤岛的还有邻村的23位渔民,19位来自丙洲村,4位来自琼头村。
陈后挺是丙洲村被困渔民中的一位。二十多年前,他和丙洲村其他村民投资渔排养殖。这是一种用泡沫、木板、毛竹做成方格状渔排漂浮在海面,并在方格网箱里进行水产养殖的生产方式,渔民们在渔排上建起小屋,生活起居都在海上。
台风来临时,陈后挺和其他村民的渔排被风浪撕碎,他们也逃向了篱蟒岛。陈后挺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当天岛上昏天暗地狂风骤雨,放养牡蛎的渔民搭建的简易房屋都被摧毁,被困渔民只能躲进山洞里。
幸运的是,长期生活在海上渔排的渔民有配备手机,可以用来与外界联系求援。当天早上7点多,蔡进源借来手机打给妻子彭秀环,说可能回不了家,电话很快挂断再无信号。下午5点多,彭秀环接到第二个电话,蔡进源告诉她,他们一整天没有进食,又冷又饿,被困者中还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快要昏迷了,“所有人都快撑不住了。”
心急如焚的彭秀环报警,但被告知要等台风警报解除后才能施救。她叫儿子去找蔡进源的二哥蔡进服,但对方说自己要照顾船,不方便去救援。
情急之下,彭秀环只能在村里挨家挨户敲门求助,最后,和蔡进源经常一起打渔的蔡金溪、蔡金良、康勇仕和蔡乌士四位渔民站了出来。
“当时肯定很害怕。”蔡乌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彭秀环找来时,他在家中准备睡觉。台风天出海风险极高,家人犯难不同意,可是想到那是二十多条人命,蔡乌士还是决定“赌命”救人。
彭秀环为被困者准备了开水和食物,晚上8点多,四人驾驶着彭秀环家的木质大船出发。当晚风浪依然很大,海上漆黑一片,蔡乌士负责察辨方向,小心翼翼地指挥驾船的蔡金良避开海里缠绕的吊养海蛎的绳子。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难航行,他们终于抵达了篱蟒岛。
然而,木船核载25人,回程却有29人。担心超载覆没,救人者之一蔡金溪曾提出分批救援的方案,先送一部分人回高崎,再来接后面的人。但这个提议很快被否,有被困渔民下跪恳求,说“实在撑不住了”。最终,大家决定冒险,由蔡进源驾驶木船带上所有人回程。
陈后挺记得次日凌晨时分船靠岸的那一刻,丙洲村村委会干部已在码头边守候多时,他们包了车来接丙洲村被困渔民回家。
浓重的夜色里,获救渔民们感激地向救人英雄喊话,欢迎他们来自己的村庄做客,他们将奉上好茶款待恩人。
图为渔民被困的篱蟒岛 受访者供图
被冒领的荣誉
十几天后,厦门市委市政府对这次抗击14号台风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表彰。
1999年10月25日的《厦门日报》刊登了那次被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名字,同安区被表彰的16人中,有2人来自刘五店村,分别是刘五店村村支书许水满与曾拒绝救人的蔡进服,而冒死救人的四人蔡金溪、蔡金良、康勇仕和蔡乌士却榜上无名。
彭秀环想起数天之前,曾接到过蔡进服的电话,询问救援当晚的情况。蔡进服说是上面(村里)询问,她便如实告知了。事后彭秀环认为,这是蔡进服套她的话去领功。
不止是上级官方的表彰,来自民间的谢意同样被“代表”了。彭秀环说,救人之后,琼头村村民送来了锦旗和600元现金,刘五店村村干部接纳了这次答谢。直到在村委会办公室看到这面锦旗“情在风雨中”,彭秀环才知道获救者所在村委会曾来感谢过他们。
彭秀环并不知道许水满被表彰的理由,可当她听说蔡进服被表彰是因为“组织抢险受困渔民”,这让她异常愤怒。
许水满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年刘五店村有两个表彰名额,台风发生时自己一直与区干部在一线抢险,所以自己是被区里推荐上去表彰的;而蔡进服的名额则来自下面生产队包村干部的误报。他介绍说,当时刘五店村下属有三个自然村,很多信息他也是通过包村干部才获取,并未直接跟蔡进服联系。
2006年,蔡进服接受《东南快报》采访时称,“我确实没救人,错了,当时村里找我了解情况,可能村干部以为我救人了。”蔡进服为自己辩解称,“有人说我抢弟媳的功劳,但我既没去领奖,至今也没有看到奖状奖金。”
据报道,时任新店镇党委书记的梁木枝称,1999年的14号台风正面袭击厦门,给当地造成了巨大影响,为表彰在抗击台风中的好人好事,市里表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个人。
梁木枝说,当时因为新店镇有渔民困在篱蟒岛后被救下一事,所以特别给了刘五店村一个名额,而这个名额恰恰又给了被弄错的蔡进服。
时任翔安区政法委副书记的方恭贺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表示,是表彰错了无可非议,救人的没有受到表彰。据他了解,原来受表彰的蔡进服,原本也想要开船出去,可后来船开不动了。于是在落实表彰名单时,村委会凭感觉认为,原来蔡进服也有打算要派船,所以就表彰了他。
据报道,时任新店镇党委书记的梁木枝称,1999年的14号台风正面袭击厦门,给当地造成了巨大影响,为表彰在抗击台风中的好人好事,市里表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个人。
梁木枝说,当时因为新店镇有渔民困在篱蟒岛后被救下一事,所以特别给了刘五店村一个名额,而这个名额恰恰又给了被弄错的蔡进服。
时任翔安区政法委副书记的方恭贺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表示,是表彰错了无可非议,救人的没有受到表彰。据他了解,原来受表彰的蔡进服,原本也想要开船出去,可后来船开不动了。于是在落实表彰名单时,村委会凭感觉认为,原来蔡进服也有打算要派船,所以就表彰了他。
据报道,时任新店镇党委书记的梁木枝称,1999年的14号台风正面袭击厦门,给当地造成了巨大影响,为表彰在抗击台风中的好人好事,市里表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个人。
梁木枝说,当时因为新店镇有渔民困在篱蟒岛后被救下一事,所以特别给了刘五店村一个名额,而这个名额恰恰又给了被弄错的蔡进服。
时任翔安区政法委副书记的方恭贺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表示,是表彰错了无可非议,救人的没有受到表彰。据他了解,原来受表彰的蔡进服,原本也想要开船出去,可后来船开不动了。于是在落实表彰名单时,村委会凭感觉认为,原来蔡进服也有打算要派船,所以就表彰了他。
据报道,时任新店镇党委书记的梁木枝称,1999年的14号台风正面袭击厦门,给当地造成了巨大影响,为表彰在抗击台风中的好人好事,市里表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个人。
梁木枝说,当时因为新店镇有渔民困在篱蟒岛后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