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6日的一场比赛中,中国男足以0-2的比分不敌澳大利亚,进一步削弱了他们争夺世界杯资格的希望。对此,上观新闻发表评论,对国足主教练伊万·伊万科维奇提出了批评。
媒体指出,尽管国足在杭州奥体中心以0比2的比分惨败给澳大利亚,但伊万科维奇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却显得异常“神奇”。尽管球队连续在主客场被日本、沙特和澳大利亚“双杀”,他却以国脚在中超联赛的出场时间不足为借口。对于门将王大雷在比赛中犯下的“黄油手”失误,他辩称这是任何门将都可能遇到的低级错误,并强调王大雷在沙特客场的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然而,这些看似合理的解释,经过一番严密的逻辑推理后,却暴露出伊万科维奇试图将责任推卸给他人——球队连续遭遇三连败,似乎都与他的指导无关。
媒体进一步指出,伊万科维奇强调国脚们在俱乐部的比赛时间少,似乎在将责任推给中超16家俱乐部。他暗示国脚们的状态不佳并非教练组之过,而是因为他们俱乐部出场时间不足,“国足也是受害者”。但伊万科维奇的这一逻辑与客观数据和自身选择存在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首先,伊万科维奇自己选择了出场时间更少的国脚。人为制造首发国脚出场时间少,并不意味着所有国脚都没有得到出场机会,替补席上还有不少球员踢满了全场。其次,国脚出场时间不长,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国家队的表现就一定差,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照全球通行的足球规律,出场时间更多的国脚更应该获得首发机会,那么伊万科维奇在选人用人上是否存在原则性问题呢?他是否做到了对所有国脚公平对待,是否重视了中超联赛的锻炼价值?
此外,伊万科维奇主导了中超联赛为国足集训让路。如果中超联赛真的能显著提升国脚的状态,那么国足教练组为何还要进行长达20天的集训,反而可能破坏国脚们的状态?伊万科维奇将输球的责任归咎于中超俱乐部不重视国脚出场时间,这样的做法是否恰当?
媒体还批评了伊万科维奇在进攻和防守两端的表现。他在上任后的12场比赛中,场均进球数虽然超过了前任扬科维奇在亚洲杯的3场0进球,但在防守端,扬科维奇执教的国足在亚洲杯3战中仅丢1球,对手还是夺冠的卡塔尔。相比之下,伊万科维奇执教的国足场均丢球高达2个。此外,伊万科维奇率队进入18强赛,除了新加坡门将的神勇表现,关键在于扬科维奇率队在客场2比1击败泰国,拿到了宝贵的3分。即便伊万科维奇接任后战绩不佳,但正是前任教练留下的3分,让国足最终得以晋级。
因此,伊万科维奇不仅没有超越前任扬科维奇的资本,反而应该以包容和团结的心态看待中国男足。球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家庭,前任主教练也应受到基本的尊重。现役主教练不应该发表可能引起内部矛盾的言论。至于强调对手实力强,伊万科维奇的解释虽无问题,但他在输球后的表态却让人感觉他在逃避责任。
对于王大雷的失误,伊万科维奇将其归咎于“谁都会犯错误”。然而,尽管王大雷的失误确实是一个门将的低级错误,但当初选择王大雷替换首发门将颜骏凌的伊万科维奇,显然不会自我否定。在他看来,门将出现低级失误是正常现象,澳大利亚队门将也有失误。将王大雷的失误与澳大利亚门将的世界波相提并论,似乎并不妥当。此外,伊万科维奇对待门将失误的态度存在双标嫌疑。
最后,媒体总结道,国足在C组的实力确实较弱,而伊万科维奇也不是世界顶级的主教练,无法弥补国足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从理性角度分析,国足实力的薄弱源于整个足球体系的退步、青少年人才的匮乏以及技术风格的不统一。这些问题并非一个教练就能解决的,将系统性问题归咎于伊万科维奇并不公平。
尽管如此,作为国足的领军人物,伊万科维奇也需要展现出足够的责任担当。在球队失利时,主教练需要勇敢地保护队员,并保持一致的用人标准。他不应像前曼联主帅滕哈格那样,将精力放在发布会上玩转话题,更不能只依靠人情世故或舆情导向来排兵布阵。面对媒体时,他更应该展现出真诚的态度,而非仅仅流露出职场技巧。
在足球技战术方面,伊万科维奇领衔的国足教练组需要在剩余的两场比赛中拿出新的策略,以实际成果回应外界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