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肯尼迪遇刺之谜:历史真相与阴谋论交织
正文:
近日,随着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后一批档案记录,这一历史悬案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带您回顾这一事件,并探讨其中所涉及的阴谋论与历史真相。
特朗普以恢复公众信心为幌子,试图清除过去的FBI和CIA,并将情报工作揽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身亡。这一事件至今仍充满争议,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被指控为枪手,但他坚称自己是遭人陷害。在案发后第三天,奥斯瓦尔德在被转移至达拉斯县监狱时,又遭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近距离用左轮手枪射杀。此后,古巴共产党、苏联克格勃、美国中情局、意大利黑手党和继任总统约翰逊等均成为阴谋论中的主角。
为平息舆论,1964年9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牵头的调查组发布了“沃伦报告”,称奥斯瓦尔德是单独行凶,没有存在更大阴谋的可能性。然而,大多数美国人至今不愿接受这一结论。
2025年3月18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最后一批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档案记录。其中,中情局在刺杀前几周就知道奥斯瓦尔德是个危险人物,却并未告知联邦调查局。此外,一份“机密”情报显示,奥斯瓦尔德从未受控于克格勃,且枪法十分糟糕。
电影《刺杀肯尼迪》将“肯尼迪遇刺是中情局精心策划的政变”这一论调推向顶峰。导演奥利弗·斯通称,奥斯瓦尔德不可能单独杀死肯尼迪,只有政府的某些势力才有可能策划如此规模和如此重大的政变。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分析师法瑞斯·鲁克斯图尔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影《刺杀肯尼迪》中,唯一正确的只有日期、地点、受害者,其他一切都是幻想的产物。鲁克斯图尔指出,奥斯瓦尔德是一个可悲的“大梦想家”,他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成为“大人物”。
美国历史上的阴谋论并不少,从尼克松时期的“水门事件”开始,公众就对政府的信誉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福特总统试图改变这一观点,启动了众议院遇刺案特别委员会(HSCA)的调查。然而,HSCA的结论后来被推翻了。
特朗普在任期内多次表示要公布所有肯尼迪遇刺案档案,但最终并未全部公开。拜登上任后,他公开了很大一部分文件,但其中确实有大量的删节。特朗普又开始了他的表演,抹去了文件顶部拜登的名字和发布日期,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新的日期。
美国媒体评论指出,特朗普正在以恢复公众对这些国家安全机构的信心为幌子,试图清除过去的FBI和CIA,并将情报工作揽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综上所述,肯尼迪遇刺案至今仍充满争议,各种阴谋论与历史真相交织。虽然新解密文件并未带来颠覆性的结论,但它们确实凸显了美国当局的情报失误、官僚主义失误以及围绕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持续复杂性。
(本文综合自央视网、南方都市报等)
版权说明: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