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客 | wangxianke@pingwest.com
在喧嚣的“国内热、国外冷”的讨论和争议渐渐平息之后,Monica AI 公司旗下的通用人工智能代理产品Manus AI,似乎真的开始在美国市场全力以赴了。
Manus AI进军美国市场,定价策略引人关注
3月28日,Manus AI的移动应用程序在美国苹果App Store正式上线,并公布了其定价策略:基础版(Starter)每月55美元,升级版(Pro)每月279美元。与此相比,ChatGPT Pro的无限量使用版本,内含“满血版”o1模型和进阶模式,被称作“最昂贵的大模型产品”,每月定价高达200美元。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Manus Pro的售价如今位居全球之最。
成本高昂,Manus AI定价背后原因揭晓
Manus AI的高昂定价,或许与其海量的token消耗和强大的算力需求有关。据公司宣称,单次完成任务的成本约为两美元,换算成token消耗量则达到几十万到上百万。考虑到用户需求的复杂性,每次执行单个任务时,还可能涉及额外的补充任务需求,这对算力资源和token消耗量的挑战将持续存在。
黄仁勋谈AI算力消耗,Manus AI面临成本挑战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GTC 2025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许多AI代理的推理模型消耗的算力是传统大语言模型的100倍以上。尽管Manus AI并未自研模型,但选择接入的Claude 3.5模型拥有全球最昂贵的API价格,而维护AI代理的服务器和芯片也带来了显著的成本负担。
用户反馈与市场定位,Manus AI面临争议与机遇
目前,279美元/月的订阅费用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些争议。然而,一些Manus的用户表示,与OpenAI推出的Operator和其他主打“通用”特性的AI代理产品相比,Manus的交互体验和任务完成度更高。尽管不能断言Manus是最好用的通用AI代理,但其产品能力与硅谷其他类似工具相比,也毫不逊色。作为一家不自主开发基座模型的AI工具公司,其产品订阅价格是否应该超过基于基座模型的AI产品,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融资消息与未来展望,Manus AI准备“出海”
随着Manus AI开始向用户收费,这意味着它可能不再依赖“邀请码”获客,而是需要实时响应各种简单或复杂的需求,尤其是在需求高峰期。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Manus AI的母公司Butterfly Effect正在硅谷寻求新一轮融资,估值高达5亿美元。此前,真格资本、腾讯和红杉中国曾先后投资Manus的母公司。
独家消息:Manus AI核心团队积极寻求投资
据硅星人独家消息,Manus AI的核心团队在过去两周内至少有两人在硅谷与风险投资机构密集接触,其中至少有三家主流基金已对Manus团队表示了明确的投资意向。不过,Manus团队可能不会接受所有投资邀约。
Manus AI在硅谷引发关注,或将启动招聘和团队组建
如果说Manus AI最初以“炸裂”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并未像一些AI营销号所宣称的那样震撼硅谷,那么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它确实在硅谷的AI社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与硅谷AI从业者和风险投资家联系紧密的本地华人创业者、开发者和投资人分享了大量的邀请码,推动了Manus在硅谷的流行。3月底,Manus还在旧金山举办了首次用户聚会。
未来计划:Manus AI可能采取“HeyGen模式”
据硅星人了解,Manus团队可能会在硅谷启动招聘和团队组建,并采用“HeyGen模式”。HeyGen是一家AI视频生成公司,由前SnapChat工程师徐卓(Joshua Xu)创立于深圳,曾因AI视频生成效果风靡社交网络。2024年6月,在获得Benchmark领投,Conviction、Thrive Capital和Bond Capital等参投的6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后,HeyGen将团队迁至洛杉矶。
如果Manus采用这一模式,则意味着它将从业务和团队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哪怕不是全面出海。
支持Manus AI,点个“爱心”再走吧
注:以上内容为改写后的排版和内容,符合博客发布的排版要求,并适当增加了细节和背景信息以丰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