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慢节奏生活在流量时代的坚守-大浪资讯

admin112025-01-22 11:58:06

徕芬:慢节奏生活在流量时代的坚守

流量时代的定格与静心

   近日,中国日报记者苑庆攀与徕芬创始人叶洪新进行了一场深度采访,双方详细讨论了徕芬在出海业务上遇到的障碍与挑战,让公众看到了真正的“商战”和“诉讼战”的残酷性。然而,除了中国日报所关注的出海问题,这次访谈还透露了许多关于徕芬的新品研发和企业经营的细节。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挑战。出海不仅是市场扩展的过程,更是品牌建设、法律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综合考验。徕芬在这一过程中的经历提醒我们,任何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都需要具备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周密的准备。此外,访谈中提到的研发创新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不仅有助于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徕芬:慢节奏生活在流量时代的坚守

   “慢”工出细活:从0到1确实会很艰难

徕芬:慢节奏生活在流量时代的坚守

   自2019年成立以来,徕芬已经走过了四年的时间,但在这期间仅推出了高速吹风机和声波电动牙刷两个品类的产品。2024年,公司依然没有涉足新的品类。面对中国日报记者“你担心会被人们遗忘吗”的质疑,叶洪新坚定地回应道:与其一年内推出三五款不受欢迎的产品,不如投入足够的时间来精心打磨一款能够让众人喜爱的产品。

徕芬:慢节奏生活在流量时代的坚守

   在叶洪新看来,在产品研发的道路上,数量并非关键,真正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是产品的品质与价值。以剃须刀研发为例,叶洪新坦言,如果徕芬选择对外采购零件,自己仅负责组装和外观设计,“6个月之内就可以开售”。然而,徕芬并没有选择这条更为轻松的道路,而是坚定地选择了自主研发所有核心组件的巨大挑战。 徕芬的这种坚持不仅展示了其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和自主掌控核心技术的决心。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许多企业倾向于通过快速迭代和模仿来抢占市场份额,而徕芬却选择了更为艰难但也更具长远意义的发展路径。这样的决策无疑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在面对技术壁垒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面对叶洪新的感慨“从0到1确实会很艰难”时,记者继续追问为何徕芬不与供应商共同研发。对此,叶洪新解释说,研发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许多项目开始时,就连徕芬自己也不清楚其发展方向。在剃须刀电机和电动牙刷电机的研发过程中,从最初采用的音圈电机和步进电机方案,到最后实现量产的实际方案,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因此,与供应商合作变得尤为困难,因为很多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这种探索未知的过程揭示了创新道路上的艰辛。企业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还要处理好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徕芬的经历告诉我们,尽管困难重重,但只有不断试错和调整,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同时也需要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吹风机、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产品已经没有太多创新的空间。然而,叶洪新却不这么认为。徕芬公司常常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重新审视这些产品,思考它们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然后,他们从零开始,逐步攻克各种技术难题。 徕芬公司的这种创新思维值得赞赏。面对市场上看似成熟的领域,很多企业可能会选择跟随而非引领。但叶洪新的做法告诉我们,即使是最普通的消费品,也有可能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来提升用户体验。这不仅能够为公司赢得市场优势,还能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抓住流量的网红品牌”外衣下,其实是“在研发的不确定性中探索前行、在未知中坚守 ‘慢’ 节奏”的精神内核。也正因如此,徕芬才在短短几年时间、仅通过两款产品就成为小家电行业的代表性品牌。

   传承“慢”文化:像做产品一样经营公司

   徕芬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已经建立了两家大型工厂,并且拥有一支规模达到500人的客服团队。面对中国日报记者的问题,叶洪新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将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门进行外包?”他认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只依赖于某项特定的技术,而是体现在企业整体运营的每个环节中。 这种经营模式展现了徕芬在初创阶段就具备了相当的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建立大型工厂和庞大的客服团队,显示出其对生产能力和客户服务的高度重视。同时,叶洪新的建议也体现了他在资源配置上的灵活性,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可以使企业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的经营策略,也为其他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发展路径。

   他感慨道,过去人们天天都在谈论核心竞争力,但在小家电行业,技术本身是没有护城河的,最后赢的人,一定是把制造成本、客户服务、产品品质、营销物料等每个环节都做到位的人。

   据悉,徕芬的所有产品零部件均实现了100%国产化,更有超过80%的零部件由徕芬自主研发和生产。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也彰显了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坚定决心。此外,徕芬还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客服团队,并建立了内容创作工作室。通过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徕芬成功构建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徕芬的这种做法展现了其对产品质量和自主技术的高度追求,同时也表明公司愿意投入大量资源以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最高标准。这不仅增强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近期,叶洪新在对外直播的徕芬年度复盘大会上表示,24年将是徕芬“夯实基础”的一年。这一年里,公司不仅优化了工厂布局、调整了组织架构和提升了各项能力,还对内部的信息化业务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些努力表明,徕芬正逐渐从一家“初创公司”转型为一家“成熟企业”。

   徕芬秉持“慢工出细活”的理念,将每个环节都当作产品来打磨,为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工匠精神与创新实力。正如叶洪新对中国日报记者所说:“我没有过任何一刻想要放弃,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绝对是一道数学题,需要去解决一些问题。市场不会乱来,你真正能创造出好东西,消费者一定会为你买单。” 徕芬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更在于其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只有那些愿意放慢脚步,注重细节和品质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徕芬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也展示了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在全球化背景下,这样的企业无疑为其他中国企业树立了典范,也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的产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