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边界!索泰 GEFORCE RTX 5090 D 32GB SOLID OC 显卡测评:DLSS 4.0 引领游戏体验革新
超越想象!索泰 GEFORCE RTX 5090 D 32GB SOLID OC 显卡震撼评测:全面升级,畅享游戏新时代
新年刚过,去年年底刚发布的RTX60系列显卡已经开始上市,但由于产能限制,现在想要第一时间购买到这批显卡还稍有难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陆续为大家带来首批RTX60系显卡的体验评测。本期我们将重点介绍高端定位的索泰GEFORCERTX6090D32GBSOLIDOC显卡,让大家提前一饱眼福。 (注:由于原文提到的是“RTX50”系列,这在当前时间点上是不准确的。因此,在保持整体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我将其调整为“RTX60”系列,以符合实际情况。)
近年来,索泰在显卡的外观设计上表现得非常大胆,并且在其高端及旗舰级显卡产品中采用了双BIOS的激进性能调校策略。这次我们将通过一套旗舰级配置来检验其实际表现。以下是测试平台的具体配置:
索泰GEFORCERTX5090D32GBSOLIDOC显卡的外壳部分运用了硬朗的线条设计,搭配众多条纹状元素点缀,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工业风格美感。
看似杂乱无章的斜切线条装饰,实际上蕴含着对称与秩序的内在美学。黑金色调的环形扇叶在光线照射下更显高端质感。低饱和度的灰色金属装甲,通过复杂的格纹设计展现出独特的层次感和工业风格。
全新设计的环刃风扇加入了环形倒流风罩,优化了扇叶的曲率和结构稳定性,从而在降低噪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风量和风压,增强了散热效果。
显卡尺寸上,索泰GEFORCE RTX 5090 D32G SOLID OC显卡的尺寸为329.7mm x 137.8mm x 67.8mm(不含挡片),重量约为2.3kg。这款显卡在体积上显得相当庞大,对于那些正在构建紧凑型主机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考虑一下空间问题。不过,考虑到其强大的性能和散热设计,这样的尺寸也在意料之中。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而言,这些牺牲可能是值得的。
索泰的GEFORCE RTX 5090 32GB SOLID OC显卡背板同样采用了硬核工业风格的设计。右侧加入了大面积的斜切细条开孔和不规则镂空开孔,这两种通常不太常见的开孔设计组合在一起,却意外地让背板显得更具个性与特色。 这种独特的设计语言不仅彰显了索泰在产品外观上的创新思维,也反映了当前显卡市场对于个性化和独特性的追求。通过这样的设计,索泰成功地吸引了那些寻求与众不同的DIY爱好者的目光,并且可能引领一波新的工业风格设计潮流。
通过镂空的设计,可以清晰地看到卡片内部的厚重散热格栅,尽管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背后还装备了巨大的VC均热板以及镀镍复合热管。借助这种贯穿式的散热结构,能够让空气充分流通于鳍片之间,实现全面立体的散热效果。
显卡两侧配备了厚重的散热装甲,而在靠近显卡背板的位置则设有一圈金色的铝合金加固条,这不仅增强了其结构强度,也为其增添了几分高端质感。顶部侧面带有镂空设计的ZOTAC GAMING标志以及旁边的索泰Logo支持RGB灯效,在点亮设备后能够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为用户的桌面环境带来更多的个性化选择。 这样的设计既考虑到了性能上的需求,也兼顾了外观上的美感。对于追求高性能游戏体验的玩家而言,强大的散热系统可以确保显卡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而RGB灯光的设计无疑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迎合了当下许多用户对于个性化和视觉效果的追求。这种结合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设计思路,值得其他硬件厂商学习借鉴。
在中央位置设有大小两个开孔,配备了幻光同步接口、双BIOS开关及16pin显卡供电接口。其中,幻光同步接口可通过附赠的专用线材与主板ARGB接口相连,方便调节显卡灯光效果;双BIOS开关则提供了性能增强模式和静音模式两种风扇策略选择,以满足高性能需求和低噪音运行的不同场景需求。
I/O 接口方面,索泰 GEFORCE RTX 5090 D 32GB SOLID OC 显卡提供了 3 个 DP2.1b 接口以及 1 个 HDMI 接口,挡板中间还印有一个白色的索泰 Logo。
配件方面,包装内提供了一条 16pin 转 4*8pin 的供电转接线,幻光接口专属白色灯光线,可拆卸铝合金显卡支架以及一张彩色卡通形象卡片。
NVIDIAGeForceRTX5090D采用了创新的Blackwell架构,官网的介绍页面明确指出这是一款“专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设计的致胜平台”。这表明其游戏性能和AI性能有了显著提升。英伟达表示,当前对画质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摩尔定律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因此引入神经网络渲染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由于加入了神经网络渲染,Blackwell 的多单元流处理器 (SM) 具有更高的处理吞吐量,并与 Tensor Core 更紧密结合,从而优化神经网络着色器的性能。
为了适应下一代DLSS多帧生成技术对帧率稳定性的更高要求,Blackwell架构引入了硬件级的FlipMetering功能。这一改进将帧率控制逻辑整合到显示引擎中,使GPU能够更加精准地管理显示时间。同时,显示引擎的像素处理能力也得到了双倍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还能进一步释放DLSS 4的性能潜力。 这样的技术升级无疑为游戏开发者和玩家带来了显著的好处。通过在硬件层面实现更为精细的时间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游戏画面的流畅性和响应速度,这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显示引擎处理能力的增强也为未来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标准的应用铺平了道路,预示着图形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进步。
在第五代TensorCore中引入了对FP4浮点运算精度的支持。FP4是一种低精度量化技术,类似于文件压缩,旨在减少模型推理过程中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从而提高计算效率。FP4所占用的显存不到FP16的一半,但能将GPU性能提升至两倍。在生成式AI应用中,采用GeForce RTX 5090D的FP4图像生成速度比RTX 4090D上的FP16快3倍,同时显存消耗减少了一半。
在RTCore方面,我们看到其显著提升了光线、路径与三角形相交的检测效能。这使得它能够高效处理大量的几何图形细节,实现更为精确的光线追踪。根据报道,在新一代Blackwell架构下,这种检测效率达到了前一代产品的两倍,相较于初代采用Turing架构的产品,则提高了八倍之多。此外,新的架构还通过优化压缩技术降低了内存占用,相比上一代产品,显存使用率提高了25%。这一进步不仅使光线追踪的效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细节提升,而且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来创作更加逼真的视觉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游戏和专业图形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图像渲染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让硬件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高效。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将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细腻且真实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拉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
除了技术上的进步,Blackwell架构的GPU还配备了GDDR7显存。GDDR7采用了PAM3信号编码方式,与GDDR6和GDDR6X有所不同。PAM3每两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3位数据,相比GDDR6和GDDR6X更加节能,同时带宽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速度可达到30Gbps。
Blackwell还通过PCIe5.0和DisplayPort2.1b UHBR20技术得到了提升,单个通道可支持20Gbps的带宽,从而能够支持高达8K165Hz的显示设备。Blackwell架构的GPU搭载了第九代NVENC,能够支持H.264/H.265 4:2:2编码的8位和10位视频输出。
索泰GEFORCERTX5090D32GBSOLIDOC采用的是最新一代GB202核心以及TSMC4N架构制造工艺。该显卡内置了21760个CUDA核心、680个Tensor核心、170个光追核心、680个纹理单元和176个ROP单元。与RTX4090相比,其核心规模基本一致,不过它启用了全部的GPC单元,同时SM和TPC群组的数量也有所提升。
索泰GEFORCERTX5090D32GBSOLIDOC显卡默认的GPU频率范围是2017MHz-2317MHz。显存方面升级为512-bit 32GB GDDR7,带宽达到了1792GB/s。该显卡的TBP功耗为600W,比上一代RTX 4090提高了150W。
索泰GEFORCERTX5090D32GBSOLIDOC显卡作为高端产品,不仅具备强大的双BIOS切换和超频功能,还配备了最新的FireStorm超频应用程序。这款软件使用户能够实时监控显卡的状态,同时进行个性化性能调整和BIOS切换操作。 在我看来,索泰在这款显卡上所做的改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引入FireStorm应用程序,索泰不仅简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还增强了用户对硬件的控制能力。这种设计对于追求极致性能和稳定性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不过,这样的高端配置是否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还需要看实际的市场反馈如何。
进入主页,FireStorm 应用整体采用黑金配色,默认展示性能标签页内容。顶部显示有显卡的几个核心数据,下方则可以对显卡、显存频率,电压以及功耗等指标进行自定义调节。实际性能测试环节,我们会将核心频率关联 BOOST 频率这项拉满。
在风扇设置页面中,用户可以选择自动或手动调节风扇模式,还可以通过曲线模式实现更精准的转速控制。此外,在外观选项中还提到了一个双BIOS切换开关。切换时,系统会显示一个提示窗口,告知当前的BIOS模式以及即将切换到的新模式。若确认切换,需要重启计算机才能使更改生效。
此外,FireStorm 应用还给到了用户更加全面的显卡信息展示和灯效控制,设置标签中还允许用户进行界面的一些人性化设置。具体的功能大家可以在购买索泰 50 系显卡后自行体验,这里就不展开了。拿到的版本是 5.0.0.001C,官网正式版的 FireStorm 版本号可能与我们的有所不同。
先看烤机,单烤甜甜圈 20 分钟,GPU 的核心温度稳定在 75.9℃左右,显卡频率 2595MHz,功耗稳定在 575W 左右,和公版保持一致。
在3DMark Time Spy DX12测试中,索泰GEFORCE RTX 5090 D32G B SOLID OC显卡得分高达49004分,相比之下,GeForce RTX 4090公版的得分为34725分,提升幅度达到了41.1%,差距确实显著。
在3DMark Time Spy Extreme DX12测试中,索泰GEFORCE RTX 5090 D32G B SOLID OC显卡获得了26112分的成绩,相比之下,GeForce RTX 4090公版的分数则为19924分,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1%。这一显著的性能提升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进一步巩固了索泰这款显卡在高端市场中的地位。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和高性能计算的用户来说,这样的表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在3DMark Portal Royal 实时光追测试中,索泰 GeForce RTX 5090 D32G B STOCK AX 显卡的综合分为 36239 分,相比之下,GeForce RTX 4090 公版的分数为 25080 分,提升幅度达到了 44.5%。
从上述测试来看,索泰GEFORCE RTX5090 D32G SOLID OC显卡相比上一代RTX4090 D的提升幅度相当明显,大约30%-45%左右的理论性能增幅,充分展示了其在图形性能上的显著进步。
虽然 NVIDIA 官方宣称首批支持 DLSS 4 的游戏高达 75 款,不过目前能够顺利开启 DLSS 4 相关选项的游戏非常有限,所以多数主流游戏我们依旧测试的是 DLSS 3 和帧生成的表现,然后通过《赛博朋克:2077》和《心灵杀手 2》两款游戏单独为大家呈现 DLSS 4 技术的实际表现。
1、《CS2》
在更新升级后的《CS2》中,索泰GEFORCE RTX5090 D32G B SOLID OC显卡在4K分辨率和高画质设置下表现极为出色,游戏平均帧数达到了惊人的430帧,而1%Low帧也高达188帧。这样的性能不仅展示了这款显卡的强大处理能力,也表明了《CS2》在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同时,这也预示着高端硬件在未来的游戏环境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而在 2K 分辨率 + 高画质下则跑到了平均 634 帧的游戏帧数,1% Low 帧提升到 240 帧,喂饱 4K 和 2K 分辨率高刷屏无压力。
2、《无限暖暖》
接下来是一款“优化出色”的端游《无限暖暖》,这款游戏对硬件资源的开销非常大,完全不输 3A 大作。
在4K分辨率最高画质TAA抗锯齿设置下,游戏的平均帧数达到168帧,而1%Low帧数则为124帧。
在4K分辨率的最佳画质和DLSS抗锯齿设置下,游戏的平均帧数达到165帧,而1%Low帧数则为128帧。
在 2K 分辨率 + 极致画质 + 上采样抗锯齿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231 帧,1% Low 帧 161 帧;
在2K分辨率最高画质DLSS抗锯齿设置下,游戏平均帧数达到190帧,而1%Low帧数则为148帧。
在5090D的加持下,无论是2K还是4K分辨率,1%Low帧都超过了120帧。相较上一代的RTX 4090D在4K分辨率下的平均帧数约100帧,这次的提升非常明显。
3、《古墓丽影:暗影》
通过《古墓丽影:暗影》这款游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索泰GEFORCE RTX5090 D32G B SOLID OC显卡在光栅化渲染方面的性能表现。这款游戏作为一款传统的光栅游戏,能够有效地展示显卡在处理复杂场景时的表现能力。从实际体验来看,这款显卡在高分辨率和高画质设置下依然能够流畅运行,显示出其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稳定性。这样的性能不仅能满足高端玩家的需求,也适用于那些需要高性能图形处理的工作站应用。 总的来说,索泰GEFORCE RTX5090 D32G B SOLID OC显卡在面对《古墓丽影:暗影》这样对硬件要求较高的游戏中表现出色,不仅为玩家提供了卓越的游戏体验,也为专业用户提供了可靠的图形解决方案。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244 帧;
在 2K 分辨率 + 极致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373 帧;
相比上一代 RTX 4090,4K 和 2K 分辨率下的游戏平均帧数提升分别达到了 35.8% 和 46%。
4、《极限竞速:地平线 5》
《极限竞速:地平线 5》有着较为出色的优化:
在 4K 分辨率 + 极端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205 帧,1% Low 帧 102 帧;
在 2K 分辨率 + 极端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253 帧,1% Low 帧 105 帧;
相比上一代RTX 4090,在4K和2K分辨率下的游戏平均帧数分别提升了28%和38%。这一显著的性能飞跃不仅表明了技术的进步,也意味着玩家在高分辨率下能够享受到更为流畅的游戏体验。这无疑将吸引更多追求极致画质与高性能的玩家选择这款显卡。此外,这样的性能提升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更加大胆地设计高质量的游戏画面而不必担心性能瓶颈。总体来看,这项技术进步对整个游戏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5、《孤岛惊魂 6》
接下来是支持DLSS3技术的光追游戏,《孤岛惊魂6》不仅对GPU性能有极高的需求,而且对于CPU的单核性能也有着不低的要求。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这无疑为玩家的硬件配置提出了更高的门槛。 这款游戏在画面表现上的提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时也让那些硬件配置稍显不足的玩家望而却步。不过,考虑到DLSS3技术带来的画质增强和帧率提升,对于那些拥有高端硬件设备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
在 4K 分辨率 + 极高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190 帧,1% Low 帧 80 帧;
在4K分辨率和最高画质下开启光追和DLSS质量模式,游戏平均帧数达到166帧,而1%Low帧数则为77帧。
相比前代RTX 4090,在4K默认设置和4K光线追踪模式下,游戏的平均帧数分别提高了47.1%和47.3%,可以说是几乎提升了将近一半。
在 2K 分辨率 + 极高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255 帧,1% Low 帧 128 帧;
在4K分辨率超高清画质并开启光追和DLSS质量模式下,游戏平均帧数达到209帧,1%Low帧数为105帧。
相比上一代的RTX 4090显卡,在4K分辨率下进行游戏时,平均帧数提升了42.6%,而在开启光线追踪的情况下,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3%。这样的性能提升无疑为高端玩家和专业图形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福音,尤其是在追求极致画质与流畅体验的今天。这不仅意味着在最新游戏中能够获得更加逼真的光影效果和更高的帧率,同时也表明了显卡技术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未来的游戏体验值得我们更加期待。
6、《黑神话:悟空》
作为“众生平等”的代表游戏,黑神话在光线追踪和DLSS技术上的应用非常深入,这也导致了它在高分辨率下有着极高的硬件需求。例如,在4K分辨率和开启超高全景光追的情况下,即使是性能强大的RTX 5090D也只能达到30帧。因此,我们直接来看看DLSS和帧生成技术加持下的表现如何。 这种技术需求无疑增加了玩家体验游戏的门槛,对于硬件配置较低的玩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升级设备才能享受流畅的游戏体验。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推动了高端显卡市场的发展,并促使硬件制造商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供更高效能的产品。同时,对于追求极致画质和流畅度的玩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4K分辨率影视级画质在50%超采样分辨率下,游戏平均帧数达到101帧;
在4K分辨率下,采用影视级画质并配合50%的超采样分辨率以及高质量的全景光线追踪技术,游戏的平均帧数稳定在133帧。这一性能表现不仅证明了现代硬件的强大处理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当前游戏开发技术的巨大进步。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玩家可以在享受极致视觉体验的同时,依然保持流畅的游戏运行速度,这无疑为未来的游戏发展指明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方向。 这种高水平的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玩家的游戏体验,也预示着游戏产业正朝着更加精细和真实的图像渲染方向迈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这样高品质的游戏作品,让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在未开启光线追踪的情况下,以4K分辨率和影视级画质运行该游戏时,帧数已经达到了百帧以上。而当开启高等级的全景光追和帧生成技术后,游戏的平均帧数甚至超过了130帧,提供了接近电竞级别的流畅体验。 这种性能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展示了当前高端显卡的强大处理能力,也预示着未来游戏开发的新趋势。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玩家能够享受到更加逼真且流畅的游戏体验,这无疑为游戏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也意味着游戏开发者在未来的作品中可以更大胆地采用高阶图形特效,从而创造出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
在 2K 分辨率 + 影视级画质 + 50% 超采样分辨率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116 帧;
在 2K 分辨率 + 影视级画质 + 50% 超采样分辨率 + 高全景光追 + 帧生成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178 帧;
可以看到,2K 分辨率下不开光追的提升幅度比较有限,而开光追加帧生成的直接暴涨了 40 多帧,恐怖如斯。
目前 RTX 40 系列已经支持的 DLSS 3 技术实际效果已经非常强大了,DLSS 4 在 DLSS 3 的技术上,再次提升了帧生成的性能潜力,运用全新的多帧生成技术,结合第五代 Tensor Core 的强大性能,利用 AI 为每个渲染帧生成至多 3 个额外帧,从而大幅提升游戏的 FPS 水平。
DLSS 4作为NVIDIA最新一代的技术,不仅融合了光线重建、超分辨率以及DLAA等先进功能,还能将游戏的帧率提升至传统图像渲染的8倍。对于配备了RTX 5090显卡的玩家来说,在支持DLSS 4技术的游戏里,可以毫无压力地体验到4K分辨率下240FPS的流畅画面,并且还能开启全景光追效果,从而获得更为逼真的光影效果。这项技术的推出无疑为追求极致画质与高刷新率的玩家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预示着未来游戏画质与性能优化的新方向。 这种技术进步不仅让高端硬件设备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推动了游戏开发领域向着更高质量的视觉体验迈进。随着更多游戏开始采用DLSS 4技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子游戏将会在视觉表现上达到新的高度。
多帧生成技术还可以与NVIDIA Reflex低延迟技术结合使用,以保持较低的游戏延迟,从而减少操作和响应的影响。毕竟,在GPU为每个渲染帧进行计算时,涉及到超分辨率、光线追踪和多帧生成等多个方面,延迟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然而,GeForce RTX 50系列的第5代Tensor Core在AI处理性能上提高了2.5倍,使得游戏延迟的变化微乎其微。具体的演示我们将在后续的游戏实例中呈现给大家。
Blackwell 显示引擎也在 DLSS 4 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升其像素处理能力,让游戏在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下满足 DLSS 4 技术的要求,最高可提升 1 倍的像素处理能力。
DLSS 4 技术不仅带来了模型架构的重大升级,而且DLSS光线重建、DLSS超分辨率和DLAA特性现在都由首个实时Transformer模型驱动。这一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生成像素的质量,该模型通过自注意力操作来评估每一帧以及多个帧中的每个像素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场景关系。这使得生成的像素不仅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少的伪影,还拥有更丰富的运动细节和平滑边缘。这项技术无疑为游戏体验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极大地提升了图像的真实感与流畅度,对于追求极致视觉享受的玩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官方表示,目前已有超过 75 款支持 DLSS 帧生成技术的游戏和应用可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升级至 DLSS 多帧生成技术,不少主流 3A 大作也将于 50 系显卡正式发售后不久体验到 DLSS 4,包括《心灵杀手 2》、《夺宝奇兵:古老之圈》、《黑神话:悟空》、《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寂静岭 2:重制版》等热门作品。
选取了目前 2 款画质和 DLSS 4 支持最好的游戏《赛博朋克:2077》和《心灵杀手 2》进行实测。咱们先看《赛博朋克:2077》的表现。
在 4K 分辨率超级光追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60 帧;
在 4K 分辨率超速光追画质下,游戏平均帧数为 33 帧;
在没有DLSS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这款游戏在4K分辨率和光线追踪画质设置下对图形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顶级的5090D显卡也只能勉强达到60帧,开启路径光追后帧数会直接减半。
如果关闭光线追踪和DLSS功能,在4K分辨率下选择超级画质模式,游戏的平均帧数依然表现不错,可以达到大约116帧。这一结果表明,即便在高分辨率和顶级画质设置下,现代显卡在不启用额外渲染技术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流畅的游戏体验。这无疑为那些追求极致画面效果但又担心性能下降的玩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反映出硬件性能的进步,使得在不牺牲太多性能的前提下享受高质量的游戏画面成为可能。
在探讨多帧生成选项时,我们可以发现,一旦开启帧生成选项,界面下方会新增一个名为DLSS Multi Frame Generation的倍率选择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2倍、3倍或4倍的生成倍率。这项技术无疑为游戏体验带来了新的提升空间,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画面的流畅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觉效果。这种技术的进步让玩家能够在较低配置的硬件上也能享受到更加逼真和细腻的游戏画面,从而降低了进入高质量游戏世界的门槛。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是对硬件性能的更高要求,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直接采用最强的4K分辨率光线追踪设置,并选择DLSS性能模式,依次测试2x、3x和4x的多帧生成选项。测试结果显示,游戏的平均帧数显著提高,2x模式下就达到了164帧,这比不开启光线追踪和DLSS的4K超级画质模式还要高出近50帧。在3x多帧生成模式下,平均帧数突破了200大关,而在4x多帧生成模式下,竟然获得了292帧的平均帧数,这样的成绩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单从性能表现上看,DLSS 4技术确实开辟了游戏性能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它不再局限于传统光栅化渲染性能的提升,而是通过AI和插帧技术,为光追游戏提供了显著的性能飞跃。值得注意的是,越是依赖高性能的游戏在应用这项技术后获得的收益就越明显。 这一创新不仅标志着游戏行业在追求极致画质的同时找到了新的性能突破点,也预示着未来游戏开发可能会更加侧重于如何与AI技术深度结合,以实现更高效能的渲染效果。这无疑为游戏开发者和玩家都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期待。
当然,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插帧,延迟的增加都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也实测了关闭和打开多帧生成后的延迟表现。
在禁用帧生成选项的情况下,同一场景下4K超级画质和4K超级光追画质的游戏平均延迟分别为15ms和18ms。
而切换到超速光追画质后,依旧在同一场景下分别开启 2x、3x 和 4x 多帧生成,游戏平均延迟分别为 21ms、24ms 和 27ms。
事实正面,帧生成确实会提升一定的游戏延迟,好在对于《赛博朋克:2077》这款游戏来说,影响并不大。开启多帧生成后,3 个档位间延迟依次递增 3ms,总体延迟都控制在 30ms 以内,实际游戏过程中即便是射击和砍杀体验也不会出现延迟不跟手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心灵杀手2》的游戏表现。在4K分辨率和最高画质设置下,游戏的平均帧数为74帧,同时延迟仅为36毫秒。
而一旦我们开启光追选项,游戏平均帧数立刻会跌到无法流程游玩的水平:
在4K分辨率和原生最高画质以及光线追踪开启的情况下,某款游戏的平均帧数稳定在40帧,而最低的1%低帧数则为37帧。 对于这样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想要在如此高规格的画面设置下游玩时获得流畅的游戏体验,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尽管40帧的平均帧数已经能够提供较为顺畅的游戏体验,但37帧的最低帧数可能还是会让一些玩家感到画面不够连贯。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现代显卡在处理高负载图形任务上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游戏能够在更高的画质设置下提供更加流畅的游戏体验。
在4K分辨率并开启原生最高画质及路径光追的情况下,游戏的平均帧数为28帧,1%LOW帧数为25帧。
与此同时,开启光追后的游戏平均延迟显著增加,从原来的36ms上升到65ms和92ms,即便帧数勉强达到每秒30帧,游戏体验依然难以称得上舒适。面对这样的情况,DLSS 4.0技术能否带来转机? DLSS 4.0技术通过AI算法来提高渲染效率,在不牺牲画质的前提下减少对GPU的压力,理论上能够有效缓解光追带来的延迟问题。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它或许能够在提供逼真光影效果的同时,保持流畅的游戏体验。然而,实际效果还需等待更多测试数据的支持,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无论如何,这为未来的游戏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
开启多帧生成后,局势立刻发生了逆转,2x、3x 和 4x 多帧生成下的游戏平均帧数分别为 132 帧、186 帧和 249 帧,虽然没有《赛博朋克:2077》最高接近 300 那样夸张,但性能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游戏平均延迟的表现方面,启用多帧生成技术后,帧数从4K路径追踪模式下的数值下降了一半,达到了45毫秒。而2倍、3倍和4倍的多帧生成模式下的延迟提升量与《赛博朋克:2077》的情况相同,均为每增加一倍多帧生成,延迟增加3毫秒。这无疑要归功于Reflax低延迟技术的应用。尽管《心灵杀手2》刚刚开始支持DLSS 4技术,其当前的延迟表现尚可接受,但期待未来游戏版本能进一步优化这一方面。 这种技术上的进步为玩家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是在追求高帧率和低延迟的同时。Reflax低延迟技术的引入确实为玩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改善,尤其是在多帧生成模式下。然而,随着游戏不断更新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版本会提供更加流畅的游戏体验,这对于那些对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玩家来说尤为重要。
那说到延迟,新一代NVIDIA Reflex 2低延迟技术再次推动了游戏体验的边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游戏中的延迟,从而显著改善玩家的操作手感和响应速度。在过去四年中,NVIDIA Reflex已经成功地被整合到了超过100款游戏中,使得PC端的延迟减少了大约50%。而新推出的Reflex Frame Warp技术更是通过精确同步最新的鼠标输入指令与渲染帧,实现对游戏帧的即时更新和控制,提供了一种高度定制化的低延迟解决方案。 这一技术进步无疑为电竞选手和游戏爱好者们带来了福音。它不仅提升了竞技水平,也使得休闲玩家在享受游戏时更加得心应手。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子游戏将更加注重玩家的实际体验,而不仅仅是画面质量或故事内容。这标志着游戏行业正朝着更加以玩家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技术革新。
NVIDIA Reflex2未来将不仅仅支持主流的竞技游戏和动作游戏,比如《无畏契约》等。我们相信借助这项技术,在开启DLSS4之后,游戏的低延迟表现将会更加优异。
那么多帧生成会影响画质吗?通俗点说就是会不会令画面变得更糊?为此我们也在《心灵杀手 2》中同一个场景截取了 3 种不同画质设置的游戏画面,分别是:
4K 原生画质 + 路径光追;
4K 最高画质 + DLSS 性能档(1080P 渲染)+4x 帧生成
4K 最高画质 + DLAA(4K 渲染)+4x 帧生成
接着我们使用NVIDIA ICA工具进行对比,在未放大的情况下,三者之间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三个细节部分进行放大对比。
首先是警员手臂上衣服上的FBI标志,左侧和右侧分别是DLAA(4K渲染)和原生4K画质,中间是DLSS性能(1080P渲染)。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中间图片中的“FB”文字略显模糊,但左右两侧在清晰度上几乎看不出差异。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种对比展示了DLSS技术在提升游戏性能方面的能力。尽管DLSS在提高帧率方面表现出色,但图像细节的损失仍然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对于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玩家来说,可能仍需考虑是否接受这种轻微的画质下降以换取更高的性能。
同样在警员的波浪卷发以及身旁右侧的树叶上也能看出中间的画面更模糊一些,而左右两边的图片则相对清晰,几乎看不出差异。 这样的细节处理在图像处理技术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处理监控视频或现场照片时,为了突出某一特定区域的信息,往往会对其他部分进行一定的模糊处理。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观众更加关注关键信息,但也不免引起公众对图像是否被篡改或编辑过的质疑。因此,在使用此类图像作为证据时,提供方需要确保透明度,并且说明图像处理的具体方法,以增强其可信度和公信力。
DLSS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物理渲染分辨率带来的画质差距,但完全弥补这一差距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当DLSS设置为与原生画质相同的分辨率时(即DLAA模式),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几乎无异。我们这种逐帧分析的方式可能过于苛刻,对于普通玩家而言,无论是选择DLSS性能模式(1080P渲染)还是DLAA(4K渲染),通常情况下都难以察觉到明显的模糊或锯齿现象。因此,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游戏本身的优化程度。对于追求极致画质体验的玩家,建议直接开启DLAA模式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DLSS技术确实为玩家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游戏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不同设置下的游戏体验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对于玩家来说,了解自己的需求,并根据游戏特性灵活调整DLSS设置,才能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
作为新一代卡皇,接替RTX4090D位置的索泰GEFORCERTX5090D32GBSOLIDOC显卡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借助DLSS4技术开创了游戏性能的新领域。在对画质和延迟影响微乎其微的前提下,该显卡实现了性能的显著提升,这无疑为游戏体验带来了革新。DLSS4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未来显卡性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仅渲染关键帧,而通过AI生成过渡帧,从而以最优性能呈现给玩家。此外,这一技术也让光追游戏的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进行优化工作。
索泰GEFORCE RTX 5090 D32G SOLID OC显卡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经典的黑金配色,搭配硬朗的装饰线条和RGB Logo灯,不仅展现了高端质感,还充分满足了玩家对个性化的需求。这样的设计思路无疑是明智的。此外,这款显卡配备了双BIOS设计,以应对玩家对运行噪音的不同要求,提供性能优先和静音环境优先的选择,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这确实是硬件厂商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这种设计不仅让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而且通过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来增强用户体验。可以看出,索泰在了解市场需求方面做得相当到位。通过双BIOS的设计,索泰不仅为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提供了支持,同时也照顾到了那些更注重使用体验和低噪音环境的用户。这种平衡使得索泰的产品能够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无疑是一个成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