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率先启用国内最大规模电力5G专网,助力核电行业数字化转型
秦山核电率先打造5G专网,引领核电行业数字化革新
数界探索
12月12日,据《人民邮电报》报道,秦山核电站的5G专网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该网络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电力专用5G网络,共安装了超过3900个5G皮基站,实现了对秦山核电站9台核电机组所有区域的全面覆盖,覆盖总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此外,这一5G专网还成功实现了与核电站内部的管理网络、行政电话网络以及工业视频网络的无缝连接。 这样的技术进步不仅显著提升了核电站运营和管理的效率,也标志着中国在核电领域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为未来更多智能化管理和操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不仅是电力行业的一次重大革新,也为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树立了新的标杆。
据介绍,秦山核电站的5G专网采用了独立组网的架构,其下行速率峰值可达到1.7Gbps,上行速率可达380Mbps。依托这一5G专网,已开发出包括放射源监管、辐射监测仪表、智能视频监控、智慧照明、智能水表和智能焊接在内的十余项数字化应用。
2024 年 5 月至 8 月,秦山核电各单元分别完成预验收并进入试运行期。其间,5G 专网运行平稳,各部门开展了十余项基于 5G 专网的数字化应用。
获悉,秦山核电站作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的第一座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坐落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自1985年3月20日正式动工以来,历经数年的建设,该核电站于1991年顺利投入商业运行。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后续核电站的大规模建设和安全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这一工程的成功可以看出,中国在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核能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于能源多元化发展的重视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秦山核电站的经验无疑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核电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4年4月20日,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标志着中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的成功。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进步,更意味着中国彻底破解了长期以来对国外碳14同位素的依赖,实现了碳14供应的全面国产化。 这项突破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还将在医疗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碳14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尤其是用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研究胃肠道疾病等。过去,由于其生产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中国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还可能因为国际供应链波动而影响到医疗资源的稳定供应。如今,随着秦山核电站的成功运行,中国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为全球提供更加稳定的碳14同位素来源,这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推动医疗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