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央企国之重器评选:歼35A入围、华为研发700亿参数大模型角逐最佳创新奖
未来科技巨头华为携手国之重器歼35A,共创创新辉煌
数界探索
12月26日,我们即将告别2024年。近日,“国资小新”启动了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的投票评选活动。这一评选不仅展示了央企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国家对这些项目的支持与重视。通过这样的活动,公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央企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希望这次评选能够激发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共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资小新”综合了媒体报道和网友推荐,从2024年中央企业重点建设项目中,精选出20项兼具传播“热度”和创新“力度”的大国重器,其中包括歼35A和拥有700亿参数的昆仑大模型等,并已进入十大国之重器的投票环节。
以下是20个入围投票的大国重器:
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
中国自主研制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中国实物贡献的首批国际大科学工程SKA中频天线结构
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
“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
“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
中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
中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
全国产化万亿参数星辰大模型
中国最大的量子计算集群“天佑”量子计算云平台
“九天”大模型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
中国首台12000米深智钻机
全球最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中国首台套超大型热等静压装备HIPEX1850
中国首列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
全球首台千吨级新能源架桥机“应龙号”
中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
中国首艘采用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鲟”轮正式下水。这艘新船的加入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海洋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双燃料动力系统使得“新海鲟”轮在作业效率上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迈出了重要一步,减少了对传统燃油的依赖,降低了排放污染。这一创新举措无疑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预示着未来更多绿色环保型船舶将会陆续问世。 这样的技术进步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洋工程领域的竞争力,还为其他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绿色科技的研发中来,共同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据了解,11月12日,歼-35A正式亮相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并进行飞行展示,歼-35A是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采用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翼身融合、双后掠外倾垂尾、全动平尾的正常式布局。
11月28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
昆仑大模型作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款完成备案的大规模模型,在2024年5月正式开始建设,三个月后其参数规模达到了330亿。
此次发布的昆仑大模型,在行业大模型方面参数从330亿升级到了700亿,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识别、多模态交互以及科学计算等专业能力显著提升,视觉大模型训练数据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此外,昆仑大模型在专业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构建了我国首个覆盖全领域的勘探专业大模型。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已经按需构建了21个场景大模型。 这一系列的技术进步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还体现了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上的巨大潜力。昆仑大模型的升级不仅提升了其在多个领域的技术能力,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这无疑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向更高水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