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大浪资讯

admin92024-12-04 14:25:02

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

汽车市场价格战:销量数据背后的商业秘密

数界探索

   兄弟们,11月的汽车销量数据出炉了,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先来看看那些表现突出的品牌。你看看,比亚迪在11月份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50多万辆,这几乎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销量之和的总和。看完这份11月的汽车销量报告,我感觉价格战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如果从累计销量来看,比亚迪从年初至今已经售出了374万辆车,远远超过了船夫哥设定的360万辆的目标。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比亚迪今年的总销量可能会达到420万辆左右。

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

   420万辆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比亚迪有可能超越福特和本田,成为全球第七大汽车制造商(按销量计算)。过去,我们只敢在国内销量上进行比较,本田前面还需要加上东风或广汽这样的合作伙伴,而现在中国品牌终于有机会直接与这些全球车企一较高下。看完11月的汽车销量数据,我觉得价格战恐怕难以结束。虽然你认为比亚迪超越丰田指日可待,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在比亚迪这50万辆的销量中,绝大部分都来自国内市场,真正出口到国外的车辆仅有3万辆,而这部分业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

   看完11月的汽车销量数据,我认为价格战恐怕难以结束。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受限,一方面是因为其国际化进程相对较晚,品牌和市场布局尚未成熟;另一方面,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依赖的是燃油车市场,而比亚迪主要出口电动车,在某些海外市场未必能受到青睐。此外,国际市场上还存在关税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比亚迪的挑战。即便如此,比亚迪若想在全球市场取得领先地位,仍需大力投资海外市场,而不仅仅是在国内击败日系品牌。

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

   说完比亚迪,再来看看小米汽车,尽管其全年预计交付量只有13万辆,与比亚迪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数据,但小米目前仅有SU7这一款车型,在上市的第一年里,现在已经达到了月销2万辆的成绩。对于一个新成立的车企而言,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惊人。看完11月的汽车销量数据后,我依然认为价格战难以结束,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延续到明年。小米的SUV车型也即将上市,预计届时小米的销量会直接翻一番,我们差评汽车部对此仍然充满期待。说到大家都想超越Model Y,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我有种预感,小米有可能打破这个规律。脖子哥认为,这确实是个机会。

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

   随后更加引人注目的消息来自近期销量火爆的小鹏汽车,其销量从2月份的4千5百辆飙升至目前的每月交付3万辆,一举超越蔚来汽车,直追理想汽车,堪称汽车行业的复苏奇迹。因此,今后再提到“蔚小理”时,小鹏汽车已经不再是那个“小”。根据11月的汽车销量数据,价格战似乎永无止境,而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MONA M03和P7这两款车型的热销。为何这两款车能够取得如此佳绩?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们的价格亲民。尽管小鹏之前的车型也颇具特色,但在与其他新兴汽车品牌的竞争中,其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大,所谓的“智能驾驶技术领先”对于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因此优势并未完全显现出来。

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

   既然这样,还不如干脆走价格路线?于是小鹏把花里胡哨的配置全丢掉,激光雷达也拿走,做了这两款车。MONA 11.98 的起售价,网约车师傅看着眼馋, P7+更是 18.68 的“交友价”干穿 B 级电车,只能说小鹏是真开窍了。之前何小鹏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雷军曾和他坦言“我觉得小鹏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于你,因为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 CEO 。”说不定,真是这句话把小鹏敲醒了。看完11月汽车销量 我觉得价格战根本打不完但与此同时,蔚小理的另外两家,却碰到了瓶颈,呃,甚至有点裂开。

11月汽车销量数据揭秘: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是?

   和小鹏一样,蔚来也出了走量车型乐道 L60,大定超过 3 万,但可能是交付原因, 11 月乐道交付只有 5082 台,和 10月基本大差不差。关键是,整个蔚来的销量在 2 万左右已经好几个月没变过了,感觉更像是乐道平替了蔚来。。。看完11月汽车销量 我觉得价格战根本打不完不知道本想靠乐道赚波快钱的李斌会怎么想。更别说,在小车不被关注的国内,蔚来的下一辆萤火虫并不被看好,蔚来 2026 年的盈利计划,看起来有点吃力。而理想这边其实情况也差不多。

   它在 11 月交付了 4.8 万辆,累计交付 44 万辆,虽然销量看还是新势力老大哥,但月销在 5 万上下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看完11月汽车销量 我觉得价格战根本打不完原因可能在于,市场饱和了,过去的那批奶爸群体,已经被薅干净了,理想没有新的车型来提升增量。因为 L 系列的成功,理想造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增程的家”,但是这本来还是一个小众赛道,而且因为越来越多的“房型”,这个赛道正在变得非常拥挤。比如说零跑这样的“经济适用房”。

   11 月,零跑交付了 4 万台,已经接近理想,甚至咱们看它的历史销量(暂无 11 月上牌量),从 2 月开始,几乎就是一条向上的直线,这要是换成大 A ,就好了呀。。。看完11月汽车销量 我觉得价格战根本打不完而理想的第二曲线 MEGA ,除了刚上市的 3000+台,到现在,月销量也就基本在 1000台以内,可以说彻底失败了。。。所以理想的年度销售目标也从最初的 80万。下调到了 48 万,这才勉勉强强完成目标,不知道明年上市的纯电系列能不能打开局面。另外,华子的鸿蒙智行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鸿蒙智行在11月终于实现了四界合体,不过这次是召唤了黑暗大法师。然而,其销量方面,总共仅交付了4.19万辆。除了问界之外,其他系列目前看来,似乎缺乏问界那种推出一款就成为爆款的潜力。从11月的汽车销量来看,我认为价格战还远未结束。在问界这边,销量的主要来源已经从原来的问界M7转变为问界M9,因此成交均价稳中有升,这是许多竞争对手所羡慕的。至于智界,尽管智界S7通过Mate70发布会进行了第三次上市,并且价格有所下调,但我认为它仍然难以像问界那样形成爆款。相比之下,拉高版的R7凭借其纯电驱动、大尺寸和宽敞的空间设计,销量大增,在11月的交付量接近9000辆。

   关于享界S9的表现,依然不温不火,期望它能像M9那样成为爆款,似乎不太现实。或许余总应该尽快考虑引入增程技术。通过观察11月的汽车销量,我感觉价格战恐怕会持续很久。总体而言,尽管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仍在快速增长,但市场竞争却异常激烈。比亚迪凭借其卓越的销量表现脱颖而出,而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则还在为生存挣扎。从本月的销量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趋势: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渐陷入瓶颈,无论是理想、蔚来还是问界,似乎都难以吸引更多的新客户。然而,与此同时,十万元至二十万元价位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处于上升期,比亚迪、零跑、小鹏等品牌正在这一领域迅速扩展。 在我看来,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但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那些希望在中高端市场取得突破的品牌来说,创新和技术升级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那些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车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也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随着更多消费者转向更实惠的电动汽车选项,这些品牌的成功也将取决于它们能否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

   所以,在当前环境下,要想过得舒适,确实需要学习小鹏的做法,不断降低价格。近段时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高端品牌汽车制造商的焦虑情绪。特斯拉推出了5年免息政策,理想紧随其后提供了3年0息方案,而蔚来则调整了BaaS政策,从支付4年赠送1年改为支付3年赠送1年,并额外赠送5年NOP服务。显然,各大品牌都在积极寻找各种方式来吸引顾客,提供更多的优惠。因此,我预测明年的价格战仍然会持续。 这种趋势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提高。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可以享受到更多实惠。然而,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则意味着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长期来看,企业需要找到平衡点,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该出台相应措施,防止过度的价格竞争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