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大浪资讯

admin72025-01-22 18:37:59

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

赛力斯:迎接健康新时代,告别肥胖困扰

   2024年,赛力斯要杀疯了。

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

   在当前企业普遍采取降价促销策略的背景下,赛力斯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根据其昨晚发布的公告显示,去年预计净利润可达到55亿到60亿元。 这一成绩无疑给当前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赛力斯通过精准的战略布局和高效的运营模式,在众多竞争对手仍在艰难求存的情况下脱颖而出。这不仅证明了该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实力,也为其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期待赛力斯能够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引领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

   这份公告的分量不轻,此前赛力斯连续四年出现亏损,在汽车行业中也较为默默无闻。

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价格战依然在持续进行,而赛力斯却成为了少数能够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

   与之对应的,2024年,公司的营收出现了惊人的爆发式增长,预计将达到1442亿元至1467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02.32%至309.30%。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市场上的强劲势头,也显示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增强。如此显著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显示了公司战略的有效性和市场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公司有望继续保持这一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

   过完苦日子,赛力斯开始尝到丰收的滋味。

赛力斯迎来丰盛年:肥胖不再是健康隐患

   01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自2020年以来,赛力斯的财务状况一直令人担忧,每年都在持续亏损。2020年净亏损17.29亿元,2021年为18.24亿元,2022年的亏损扩大到了约38.3亿元,而2023年的净亏损则达到24.5亿元。四年间累计亏损近百亿,这样的财务表现不禁让人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质疑。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但赛力斯似乎未能从中获得预期的回报。这可能反映了公司在产品定位、市场策略或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赛力斯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赛力斯实现扭亏为盈在预期之中。今年第一季度,赛力斯的净利润已经转正,达到了2.20亿元。随后,公司业绩持续向好,到第三季度末,净利润累计达到了40.38亿元。 这一系列成绩不仅彰显了赛力斯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劲表现,也反映了其战略调整和管理优化的成功。从第一季度的初步复苏到第三季度的显著增长,赛力斯的表现令人瞩目。这表明公司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于盈利原因,赛力斯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在于产品销量大幅提升,2024年赛力斯累计汽车总销量为49.7万辆,同比增长96.9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

   这么来看,根据其预期净利润,去年赛力斯平均每售出一辆新能源汽车,可实现约1.3万元的净利润。

   修改后的新闻内容: 这家企业的盈利能力确实令人瞩目,尤其是在汽车行业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例如,长城汽车作为传统车企中的佼佼者,去年实现了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到130亿元,单车利润大约为1.03万元。尽管如此,与该企业相比,长城汽车的盈利水平仍显逊色。 发表的看法观点: 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不容小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能够持续保持高利润率的企业并不多见。这不仅反映了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效的运营模式,也表明了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相比之下,长城汽车虽然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品牌影响力,将是长城等传统车企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为什么赛力斯这么会赚钱?

   据最新数据显示,问界汽车在赛力斯去年总计售出的49.7万辆车中占据了显著位置,其销量超过了42万辆,占总销量的85%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仅问界新M7这一款车型便贡献了近20万辆的销量。这不仅彰显了问界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其产品高度认可。 这一现象背后,无疑体现了问界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的成功。从技术层面来看,问界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这是赢得市场青睐的关键因素。而在市场策略方面,精准定位与高效营销同样功不可没。面对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问界能够脱颖而出,充分说明其在创新与服务方面的卓越成就。

   如果说,问界新M7的推出无疑是盘活赛力斯的重要一步,而问界M9则有望成为支撑赛力斯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问界系列车型能否成功占据市场份额,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赛力斯未来的走向。特别是问界M9,作为高端车型,其市场表现将直接影响到赛力斯的整体盈利水平。因此,问界M9的成功不仅关系到品牌的形象提升,更关乎赛力斯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利润的突破。

   2023年12月底,赛力斯与华为联合发布了问界M9,该车型迅速在市场上走红。问界M9几乎凭借一己之力,使赛力斯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此外,得益于问界M9的上市销售,问界品牌的单车平均价格在第二季度已升至30万元以上,单车毛利在第二季度达到了最高的8.69万元。

   一般来讲,越贵的车毛利通常也会更高,以问界M9为例,其第三季度单车的毛利率达到了35%,这意味着销量越大,利润也会相应增加。

   鸿蒙智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问界M9在发布后的12个月内累计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连续9个月稳居中国市场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尽管问界未公布问界M9的具体年度总销量,但根据乘联会12月份的销量数据,问界M9的总销量达到了15.6万台。

   此外,问界M8车型最近已在工信部申报,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其在尺寸、配置和智能驾驶能力方面与现有的问界M9基本相同。

   作为M9的小一号版本,M8的价格自然会有所下调,同时具备与大哥哥产品相匹敌的实力,因此它成为热销产品的可能性非常大。

   刚进入2025年,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向全体员工发布了名为《一个目标干到底》的新年寄语,明确了2025年的目标,即问界锚定豪华车阵营,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实现倍增计划;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对于赛力斯而言,当前不仅手中依然掌握着大量的M9和M7订单,而且全新重磅车型M8也即将上市,这标志着赛力斯终于要迎来属于它的辉煌时刻了。 这一系列的发展表明赛力斯正在稳步前进,不仅在现有车型上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而且通过推出新车型来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这对于一个新兴品牌来说尤其不易,它意味着赛力斯已经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且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随着M8的加入,赛力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增长。

   02 相互成就

   赛力斯能有今天,离不开问界和华为。

   2024年7月,赛力斯以25亿元的价格,从华为终端公司手中收购了问界品牌的商标和外观专利等资产。紧接着在10月10日,赛力斯又宣布以81.64亿元获得了问界超级工厂的所有权。 这一系列交易显示了赛力斯对于问界品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通过收购问界的商标和外观专利,赛力斯不仅强化了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同时也确保了品牌独立性和未来发展空间。而斥巨资取得问界超级工厂的所有权,则表明赛力斯愿意长期投入资源来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力求在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些举措无疑将为赛力斯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8月23日,赛力斯又斥资115亿元投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占股10%。

   2024年10月30日,赛力斯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已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完毕《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第一笔转让价款23亿元。

   从赛力斯花25亿从华为买来了“问界”到入股引望,仅仅过去54天,赛力斯就宣布将投入140亿元加码双方合作,这表明赛力斯决心与华为深度绑定。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显示了赛力斯对华为技术的信任,也反映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的紧迫感和战略眼光。 可以看出,赛力斯希望通过与华为的紧密合作,借助华为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来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同时,这也显示出赛力斯愿意承担较大的财务压力,以换取未来发展的更大空间。这样的大手笔投入,无疑将为赛力斯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问界的大卖,华为通过与赛力斯的合作,不仅帮助后者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的显著收益。据最新消息,华为车BU在2024年提前迎来了首次盈利。 这一进展表明,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策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华为的提前盈利无疑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运作上的强大能力。这也预示着华为在未来智能出行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根据余承东的计划,车BU原定于2025年实现盈利。深圳引望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期间,车BU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营业收入达到104.35亿元,净利润为22.31亿元。

   赛力斯作为“引望”的主要客户,为其贡献了大量收入,在引望的整体收入中占比达到63.38%。从这个角度来看,赛力斯与华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互相促进和支持。

   4年前的赛力斯,基本被行业视为“二线”甚至“三线”的新能源车企,而华为还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

   2021年,华为与赛力斯正式官宣合作,推出“AITO问界”系列车型,那时国内汽车行业还未感受到汽车智能化的威力,对于华为主动抛出的橄榄枝,没几家车企理会,甚至还有车企甩出了“灵魂论”的说法。

   彼时,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主要采取了三种合作模式:一是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二是供应车载通信模块,三是与车企联合开发智能座舱系统。 华为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这三种合作模式,不仅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也显示了其在行业合作中的开放态度。通过这些合作,华为能够更好地整合自身的技术优势,为汽车行业提供全面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这种多维度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华为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零部件供应模式,提供标准化模块,这种合作模式类似于传统Tier 1或Tier 2厂商,绑定程度并不高。

   另外就是就是华为Hi模式,这个模式是“华为上车”最初比较具体的展现。Hi的全称为Huawei Inside,也就是华为向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典型的代表就是长安的阿维塔。

   最后一种则是赛力斯问界所采取的策略,即华为的智选车模式。

   除了Hi模式涉及的智能系统外,华为在智选模式下几乎主导了造车的大部分决策过程。从车型的立项研发开始,到外观内饰设计,再到硬件配置和调校,都能看到华为的参与。此外,华为还深度介入了智选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和销售环节。

   经过三年的发展,华为车BU业务经历了多次调整,最终成立了“引望”公司以吸引车企融资,并同时成立了鸿蒙智行。目前,该业务已经孕育出了问界、智界、享界和尊界这四个品牌。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和转型值得肯定。通过多次调整和优化,华为不仅巩固了其技术优势,还成功孵化了多个品牌,显示了其在这一新兴市场的强大潜力。未来,华为能否继续保持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将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余承东曾这样总结问界的发展:“问界从一开始被业界轻视、质疑,到后来让人难以理解其迅速崛起,直至最后让追赶者望尘莫及。” 这一过程中,华为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战略规划能力。华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汽车行业固有的格局,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不仅是华为自身的一次飞跃,也为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他甚至以一种凡尔赛式的口吻表示,“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希望与我们合作,对此我深感荣幸,但遗憾的是,目前我的手中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 这种表态不仅体现了该人士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暗示了当前产能可能已经达到了极限,面对众多寻求合作的厂商,他们却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这不仅是对自身生产能力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供需矛盾。

   目前的情况是,已有多家国有车企与华为展开合作。例如,广汽宣布与华为共建GH公司,旨在打造全新汽车品牌。与此同时,上汽也选择了与华为携手合作。

   在目睹了华为的卓越表现后,业界也在热切期盼下一个“赛力斯”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