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遭受有组织的长期高级威胁攻击:360发布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遭受黑客长期围剿:安全挑战任重道远
2月11日,360数字安全集团发布了《2024年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依托于360安全大模型的赋能,揭示了当前网络威胁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报告不仅提供了深入的分析,还提出了应对这些威胁的有效策略。从报告中可以看出,APT攻击者的手段日益复杂,他们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隐蔽性和攻击效率。这表明网络安全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迫在眉睫。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领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而及时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报告提到,2024年6月,北美大型汽车经销商软件服务提供商CDK全球再次遭受网络攻击,导致其汽车经销商客户的软件平台再度瘫痪,并被迫紧急关闭了大部分系统。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CDK全球的业务运营,也对其客户造成了重大困扰。此次攻击凸显出关键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同时也引发了对相关企业是否投入足够资源进行安全防护的质疑。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亟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潜在的威胁。
此次针对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勒索攻击事件,无疑为全球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挑战。此类事件不仅暴露了行业内部在保护关键数据和技术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和严格的内部管理,才能有效抵御此类威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一事件凸显出加强网络安全措施的紧迫性,同时也提示所有相关企业应建立更加全面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确保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忽视潜在的安全隐患。
报告指出,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近期针对我国新能源企业以及与汽车制造相关的产业链的网络攻击行为也日益增多。这些攻击不仅威胁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新能源行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频发的网络安全事件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的保护。只有确保产业链各环节的安全,才能保障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产业环境。
近几年,近期观察到APT-C-00(海莲花)和APT-C-01(毒云藤)等黑客组织将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研和制造企业作为重点攻击目标,进行了长时间的网络攻击活动。 这些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性网络攻击行为不仅威胁到了企业的信息安全,更对我国在这一新兴领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构成了潜在风险。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网络安全威胁的存在无疑给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有效应对这些网络攻击,保障企业和国家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此外,2024年,360公司继续监测到北美方向的APT-C-39(CIA)组织针对我国新能源相关科技企业的攻击渗透行为。这一系列事件再次凸显了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攻击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一种新形态,尤其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技术前沿领域时,这种威胁更是不容小觑。面对这样的挑战,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也需要各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从长远来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是我国新能源及相关科技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也是维护全球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在最新的报告中,360公司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这类汽车不仅收集车主的个人信息,还记录了大量的行车数据,包括行驶轨迹、环境感知信息以及实时影像等。这些数据的广泛收集和使用引发了对于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性的深刻关注。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确保这些敏感数据不被滥用或泄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数据处理行为,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以保障公众的隐私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增强责任感,采取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权。
智能汽车依赖的车载系统和大量软硬件,为攻击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暴露面。
一旦这些数据落入攻击者之手,轻则侵害个人隐私,重则威胁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
360表示,智能汽车的制造和生产过程中,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软硬件全产业链的防护至关重要。任何细微的安全漏洞都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从而威胁到车辆和乘客的安全。因此,在设计和生产环节中必须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这不仅需要企业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还应积极与外部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更先进的安全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环境。 这种全面且细致的安全管理对于保障智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增强消费者对智能汽车产品的信任感,还能推动整个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达到更高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智能汽车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便捷、可靠的伙伴,而不是潜在的风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