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鹏率先引领国产汽车迈向L3高阶智能驾驶时代
华为小鹏联手打造领先智能驾驶,引领国产汽车迈向全新高度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程,远比绝大部分人预想的还要快速。
2025年初,多家重要车企发布了重大的智能化战略。长安汽车携手OPPO和华为,不断深化智能化生态系统;吉利汽车宣布将在3月初公布其重要的AI智能化战略,致力于成为智能汽车AI技术的领导者,为用户提供革命性的智能化体验;比亚迪也大力推广“天神之眼”系统,推动全民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
最令人震惊的消息来自于新势力阵营,特别是小鹏汽车的最新动态,使得许多人相信中国高级自动驾驶的“L3时刻”可能真的会在2025年内到来。 这一预测不仅基于小鹏汽车近期的技术进展,还反映出整个行业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迅猛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的实现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现实。不过,我们也应该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毕竟自动驾驶技术的全面普及还需要克服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众接受度等多重挑战。无论如何,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里程碑,它预示着未来出行方式的巨大变革。
全面兜底,小鹏正式向L3自驾迈进
2月10日上午,何小鹏在其微博上发布了关于小鹏汽车2025年智能化战略的重要信息。根据他的透露,小鹏汽车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大幅推进其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网联功能的发展。 何小鹏的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小鹏汽车对未来出行方式的雄心壮志,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不断追求技术突破的决心。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小鹏汽车这样的本土企业通过提前布局,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何小鹏的公开声明预示着小鹏汽车在未来几年内将在智能化方面进行重大投资和技术革新,这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5年年中将推出V6全新大版本,即具备准L3级别的高级自动驾驶功能,这也将是首次全面超越FSD V13能力的版本。
2025年底将推出真正的L3级自动驾驶软件,这要求车载硬件大幅提升芯片算力和存储,并具备更高的硬件冗余能力。
关于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界定,业界与社会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因为仅靠汽车制造商掌握先进的核心自动驾驶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除此之外,仍然需要解决车端硬件的全面冗余问题、严格的法律法规及责任划分、社会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用户教育和信任建立等诸多挑战。
从去年11月至今,国家相关部分陆续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智能联网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重磅文件。地方台有多达51座城市已经出台了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等。
在汽车制造商的技术领域,华为、小鹏等领先的车企早已率先启动了向L3级自动驾驶迈进的相关准备工作。
L3自动驾驶如何实现普及?华为小鹏先打样
从何小鹏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小鹏汽车对25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的详尽规划,其中三个重点包括高性能芯片与算法、冗余系统设计,以及智能驾驶保险。
先说第一个。何小鹏明确提到,年中将更新可以比肩特斯拉FSDV13能力的V6大版,软件先行迈入准L3能力自驾。随后在年底,正式推出真L3级别软件。这一点,作为中国高阶智驾的领头羊,相信小鹏一定会做到。
小鹏汽车在去年的AI科技日上推出的自研“图灵芯片”,无疑为L3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款芯片拥有40核心处理器,能够运行高达30B参数的大规模模型,并配备了两个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和两个自主研发的独立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据称,其AI综合算力相当于三块英伟达的Orin-X芯片,其中一颗芯片足以支撑L3级别的高级智能驾驶功能,而两颗则能提供接近L4级别的自动驾驶体验。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图灵芯片的发布不仅体现了公司在硬件技术上的突破,也为未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动驾驶将更加普及和安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与保障。
图灵芯片计划预计在25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并装车。这款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不仅适用于汽车行业,还计划用于小鹏飞行汽车及机器人领域,因此它将成为小鹏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硬件基础。
车企自研芯片不仅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更是为了在技术领域掌握更多的主导权,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全球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掌握核心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此外,通过自主研发芯片,车企能够更好地控制供应链,减少外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自研芯片还能帮助车企构建更加安全的系统架构,增加必要的安全冗余,这对于保障用户安全至关重要。 这种做法体现了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和自主可控方面的决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同时,这也表明了车企对未来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与长远规划。
既能为车端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足够的安全运行冗余,也能够加强对供应链的掌控,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风险依赖,从而更好地支持L3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芯片短缺对汽车制造商的影响。通过增强自给自足能力,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挑战,确保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应用。
另外,搭配车端双冗余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多域控制器备份等系统设计,确保车辆单一硬件发生故障时仍能安全行车;
最终,L3自动驾驶绕不开的保险问题。2月10日,有消息称小鹏计划近期与主要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定制化智能驾驶保险产品。该产品将涵盖城市/高速导航辅助驾驶(NOA)和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旨在解决用户在智能驾驶使用中的责任界定与安全保障难题。
去年11月份,华为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智驾险,简单来说就是每年花费4000元,保额最高500万元,首年购车华为免费赠送,凡是自动驾驶期间出问题均可以理赔。这一举措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尽管如此,如何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依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华为此举虽然有助于提升消费者信心,但同时也提醒了整个行业,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能,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认可。随着2025年的到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措施,同时也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和监督。
随着智驾保险的推出,自动驾驶责任的明确划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任何希望真正进入L3自动驾驶阶段的厂商来说,保险这一关键环节不可或缺。 智驾保险不仅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增强了消费者对这项新技术的信任。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可以有效转移潜在的风险,从而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中。此外,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领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未来有望形成更加完善的安全体系。
随着车端算法和算力芯片的发展,以及软硬件的全面冗余设计,再加上人机交互和智驾保险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在法规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经过多年来L2辅助驾驶技术的激烈竞争,我们即将迈入2025年之际,中国高阶智能驾驶的“L3时刻”或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有望真正与公众见面。
那么,你准备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