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大浪资讯

admin102024-12-17 09:44:02

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

揭秘:消毒液与洗衣液混合的化学反应,千万别掉以轻心!

数界探索

   每次洗衣服,内衣、裤子、外套、袜子……真的非常想一起洗涤!但又担心混合洗涤会导致细菌交叉污染,因此打算使用消毒液来增加一道防护屏障。

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

   那么,消毒液真的有必要使用吗?洗衣凝珠、洗衣液和洗衣粉之间有何不同?专门用于内衣的洗衣液效果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洗衣服的各种细节。

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

   消毒液有必要用吗?

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

   首先,洗衣液、洗衣粉和洗衣凝珠中的表面活性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消毒灭菌作用。部分洗衣液还会特意添加杀菌剂成分,因此如果没有特别的消毒需求,通常情况下不需要额外添加消毒剂。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它简化了洗涤流程,减少了家庭用品的数量;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产品具备基础的消毒功能,但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菌或病毒,其效果可能有限。因此,在面对特殊环境或健康要求较高的情况时,选择更专业的消毒产品仍然是必要的。此外,不同品牌的洗涤用品在消毒效果上也存在差异,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仔细甄别,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

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

   但如果对洗衣液的消毒杀菌效果仍有疑虑,可以额外添加消毒剂,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一点。

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

   市面上常见的洗衣用消毒剂主要包括酚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虽然以84消毒液为代表的含氯消毒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手段,但因其较强的腐蚀性,在日常洗衣时较少被使用,因此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从我的角度来看,尽管酚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在杀菌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选择洗衣消毒剂时仍需谨慎。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可能对酚类成分敏感,使用不当可能会刺激皮肤或呼吸道,因此建议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确保安全使用。另一方面,季铵盐类消毒剂相对温和,适用范围更广,但其价格通常较高,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家庭来说,可能需要权衡利弊。总之,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洗衣消毒剂,了解产品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都是非常重要的。

千万别犯傻!这种消毒液和洗衣液混在一起会有多可怕?

   季铵盐类消毒液,图片截取自网店

   如果采用季铵盐类消毒液进行消毒,切勿将其与洗衣液一同混合使用。

   由于季铵盐消毒剂主要依靠其阳离子形式来发挥作用,而洗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阴离子类型。两者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互相干扰,从而降低各自的消毒与清洁效果。因此,建议在完成洗衣程序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现代家庭清洁用品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但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却往往被忽视。这不仅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同清洁产品之间的合理搭配,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上对于这些产品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可能还不够充分。为了达到最佳的清洁与消毒效果,消费者应当更加细致地了解每种产品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浪费资源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这也提示相关生产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应考虑与其他常见清洁用品的协同效应,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如果使用的是酚类消毒液,则不需要考虑这一点。不过季铵盐类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通常较低,大家可以按需选择。另外,在选购衣物消毒液的时候,最好就选择带有“消”字号的消毒剂,“消字号”产品经过了卫生部门审核批准,在消毒灭菌的效果上更有保证。

   消字号标识,图片为作者拍摄

   洗衣凝珠、洗衣液、洗衣粉有啥区别?

   在洗衣凝珠刚刚问世时,曾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们完全是“智商税”,不过是将洗衣液封装成小包罢了。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可以说,洗衣凝珠是超级浓缩版的洗衣液。

   根据《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GBT26396-2011)的规定,洗衣凝珠、洗衣液和洗衣粉均被归类为C类洗涤剂。这类产品主要用途并非直接用于食品处理或个人身体清洁,但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可能会与人体或动物皮肤接触。

   尽管这些洗涤剂在形态上存在粉末和液体的区别,但它们最主要的清洁成分其实是其中的表面活性剂。

   在衡量洗涤剂洗衣能力的时候,表面活性剂的总量(也叫总活性物)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洗衣粉:《洗衣粉 第 1 部分:技术要求》(GB/T 13171.1-2022)里,对洗衣粉总活性物的要求是,普通型洗衣粉不得低于 11%,浓缩型不得低于 13%(浓缩 I 型)和 18%(浓缩 Ⅱ 型)。

   洗衣液:根据《衣料用液体洗涤剂》(QB/T1224-2012)标准规定,洗衣液中的总活性物质含量要求不得低于15%(适用于普通型产品)和25%(适用于浓缩型产品)。

   洗衣凝珠:《洗衣凝珠》(QB/T5658-2021)标准中,并未明确规定总活性物的具体要求。然而,从市面上产品的商家宣传页面来看,一些洗衣凝珠的总活性物含量可高达70%以上,这一数值显著高于普通洗衣液和洗衣粉。这种高活性物含量意味着产品在清洁能力和去污效果上可能更胜一筹,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高效清洁的需求。此外,这也反映出行业在不断创新,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活性物含量较高,消费者仍需关注产品的其他成分,确保其对皮肤友好且环保。

   某品牌洗衣凝珠的宣传页面显示,其活性物含量超过78%,该截图来自购物平台。

   尽管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清洗衣物、食物和皮肤,但若不慎摄入,也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洗衣凝珠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远高于其他清洁用品,因此婴幼儿一旦误食洗衣凝珠,后果将非常严重。

   当然了,洗衣凝珠通常适用于机洗,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液体成分会被大量水稀释,且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直接接触人体,因此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的危险。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注意到,对于家中有小孩或宠物的家庭来说,应将这类产品放置在儿童和宠物触及不到的地方,以避免误食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虽然洗衣凝珠方便高效,但在使用时也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确保按照推荐的方法使用,以免因不当操作而影响清洁效果或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从安全角度来看,制造商应当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设计,例如采用更安全的包装材料以及更加醒目的警告标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使用这类产品,这样才能既保证衣物的清洁度,又能维护家庭成员的健康与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殊场景。

   比如,一颗洗衣凝珠一般能洗 6 到 8 件衣物。如果洗的衣服过少,使用一整颗洗衣凝珠不但会造成浪费,添加的水量过低也可能会让洗涤剂残留在衣物上。

   而且有些洗衣凝珠会标注“请勿使用 18 分钟以下的超快洗”“请勿使用节水型洗衣机”,这些其实也都考虑到了用水量过少可能会导致洗涤剂残留在衣物上。

   某洗衣凝珠的注意事项,图片截取自网络

   除此之外,尽管洗衣凝珠主要适用于洗衣机洗涤,但仍有人在外出旅行时携带一颗洗衣凝珠,每次仅用少量来清洗衣物,这样一颗洗衣凝珠可以使用五到六天。

   这样做确实是挺方便的,但因为这时候的清洗场景变成了手洗,是使用时候最好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到洗衣凝珠里的液体,最好先将它们挤到水池里稀释之后再接触。

   而且如果有孩子同行,也要注意避免让孩子接触。

   洗衣凝珠的安全隐患

   液体洗衣凝珠相较于洗衣粉和洗衣液确实是一个较新的产品,可以说是真正的“00后”。这种洗衣方式因其便捷性而受到许多家庭的喜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由于其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一些孩子误认为是糖果而吞食。据报道,在2020年就曾有儿童因误食洗衣凝珠而生命垂危。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生产厂家应当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安全设计,比如改变包装颜色以减少与食品的混淆,或是添加防儿童开启的安全装置。同时,家长也应提高警惕,将这类危险物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并教育孩子识别这些潜在的危险物品。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规范此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确保消费者尤其是儿童的安全。

   我们国家的《洗衣凝珠》(QB/T 5658-2021)里面,考虑到了洗衣凝珠外包装的防婴幼儿误食设计。其中就包括:

   要在洗衣凝珠的水溶性膜里添加苦味剂;

   在显著位置标注“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之类的提示语;

   洗衣凝珠的单颗容量不能小于 10 毫升(防止幼童一口吞下);

   包装还应采用不透明的外包装,以免内部的彩色小球吸引幼童的注意;

   包装还要有防止幼童开启的功能,开启时候需要双手用力操作。

   尽管《洗衣凝珠》(QB/T5658-2021)并非强制性标准,许多商家还是选择了这种设计,因为这与儿童的安全紧密相关。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反人类盒子”。

   《洗衣凝珠》(QB/T 5658-2021)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比如这种,盖子上设有多个卡扣,每个卡扣都需要费一定的力气才能打开。

   另外还有这种,两边要同时用力按,外加一个旋转才能打开,手小的人操作起来特别不友好。

   图片截取自社交平台

   其实,商家是故意设计这种包装的。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让里面的洗衣凝珠能保持干燥,避免受潮融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防幼童开启的设计,可以防止幼童误食洗衣凝珠,避免发生危险。

   内衣洗衣液有必要吗?

   除了洗衣凝珠和洗衣液,市面上还有一些专门用来清洗内衣的洗衣液。这样的洗衣液与一般洗衣液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例如,专为内衣设计的洗衣液通常采用更温和的配方,以避免对细腻材质造成损伤,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私密部位的健康。此外,这类洗衣液还可能具有更好的清洁效果,能够去除难以察觉的细菌和污渍。 个人认为,对于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的消费者来说,选择一款专门用于清洗内衣的洗衣液是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内衣的质地和延长使用寿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穿着不洁衣物而引发的皮肤问题。当然,是否购买还需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来决定,但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首先可以肯定,它们是有区别的。

   相比于普通洗衣液,内衣洗衣液在宣传时有两个特别突出的优点,一是能够有效去除血渍,二是温和不伤手。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这两个特点。

   前面提到了,洗衣液、洗衣粉以及洗衣凝珠在去污过程中,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剂来分解和去除衣物上的污渍。然而,在这些洗涤产品中还包含多种有助于清洁效果的成分,如酶制剂和助剂等。其中,酶制剂对于去除血渍特别有效,而助剂则能够降低洗涤剂对皮肤的刺激性,从而保护使用者的手部皮肤。 在我看来,这些细节反映了洗涤产品制造商在追求高效清洁能力的同时,也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温和性和安全性。这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表明了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日益增长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既环保又对人体友好的洗涤产品问世,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趋势。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洗涤用品时,不仅要考虑其清洁效果,还要关注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酶制剂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催化剂,在洗衣液中较为常见的是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这些酶对血渍、奶渍、油渍及咖啡渍等特定污渍具有显著的清除效果。某些洗衣液宣称添加了“酵素”成分,实际上指的就是这类酶制剂。

   并不是所有的洗衣液都会添加酶制剂。而内衣洗衣液(特别是女性专用的内衣洗衣液),会专门增加蛋白酶、纤维素酶等酶制剂,它们的目的是更好地去除血渍和分泌物的痕迹。比一般的洗衣液更有针对性一些。

   除了酶制剂,洗衣液中通常会加入助剂,这些助剂能够软化水质,防止水中的钙镁离子干扰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此外,助剂还起到调节水的酸碱度(即pH值)的作用。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 GB/T 13171.1-2022 规范中,对洗衣粉的 pH 值要求是小于 11。在 QB/T 1224-2012 规范中,对洗衣液的 pH 值要求是 10.5 以内。

   由于内衣专用洗衣液主要适用于手洗,因此其pH值通常维持在弱酸性范围内(更贴近皮肤表面的pH值),更加温和。弱酸性的环境意味着它们的pH值一般低于7,这比大多数普通洗衣液和洗衣粉的pH值要低得多。 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护衣物纤维,还能减少对敏感肌肤的刺激。内衣作为与人体最亲密接触的衣物之一,其清洁用品的选择尤为重要。弱酸性的内衣专用洗衣液可以更好地维护衣物的颜色和质地,同时避免破坏皮肤表面的自然屏障,从而降低过敏或其他皮肤问题的风险。这种细致入微的产品设计体现了现代消费者对于个人护理产品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反映了市场对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趋势。

   因此,基于这两项特性,内衣洗衣液确实具备其独特之处,有需求时可以考虑购买。

   洗衣液越浓稠越好吗?

   对于洗衣液,有些人可能还存在一个误区,觉得洗衣液越粘稠就代表品质越好,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有些洗衣液中可能会添加增塑剂,使其显得更浓稠。然而,洗衣效果与浓稠度并无直接关联。洗衣液的清洁效能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总活性物质、助剂以及酶制剂等负责洗涤的成分,而不是其浓稠程度。

   甚至出现过一些通过添加水分和增塑剂来制造的伪劣产品,这些产品显然不具备清洗效果。因此,在购买时仍需选择正规品牌的产品。不应以产品的浓稠度来判断其质量。

   参考文献

   [1] Reynolds, Kate M. (October 2021). "Evaluation of Liquid Laundry Detergent Packet Exposures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 (NPD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Safety Standard (2012-2020)". Rocky Mountain Poison & Drug Safety

   [2] 《洗衣凝珠》(QB/T 5658-2021)

   [3] 《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26396-2011)

   [4] 《洗衣粉 第1部分:技术要求》(GB/T 13171.1-2022)

   [5] 《衣料用液体洗涤剂》(QB/T 1224-2012)

   策划制作

   作者丨科学边角料 科普作者

   审核丨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