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助力人形机器人与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
记者刘凯 两会报道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人形机器人在关键技术、智能化水平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自动驾驶技术迈向新阶段
随着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新车的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步从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迈进。然而,智能驾驶保险市场的空白、责任认定模糊以及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成为制约技术普及的关键瓶颈。
两会期间,何小鹏提交四份建议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聚焦人形机器人、低速无人驾驶、智能驾驶保险以及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交了四份建议。这些建议旨在通过政策支持、行业协作和技术创新,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提供有力支撑。
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技术的战略性融合领域,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针对机器人产业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发展目标,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不断突破,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应用场景逐渐明晰。
小鹏汽车在机器人领域深耕超过5年,基于对通用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深入研究,将机器人划分为五个等级。目前,人形机器人整体处于接近自动驾驶L2的初级阶段,但行业普遍期望尽快实现可量产、具备商业价值的L3初阶能力。
何小鹏建议,针对L3级别通用人形机器人,研究制定面向企业用户(to B端)和个人消费者(to C端)的销售补贴政策,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潜力,加速其商业化普及和规模化增长。
推动智能驾驶加速发展
随着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驾驶技术正从辅助驾驶逐步向高度自动驾驶甚至完全自动驾驶迈进。然而,这一技术变革也给传统汽车保险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
何小鹏建议,公安部、金融总局、工信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工作,明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在事故中的责任划分原则,并出台智能驾驶保险的具体指引和技术标准。
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认为,何小鹏的四项两会提案,不仅勾勒出科技产业变革的清晰路径,更揭示了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的深层逻辑。这场由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演绎的“双向奔赴”,或将催生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批世界级产业标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注:以上内容为博客发布排版,根据需求适当扩写和修改,以符合博客发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