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空产业新航标,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齐飞
随着旋翼的嗡鸣声,一架装载着十余管检验样本的无人机从成都东郊龙泉山半山腰的卫生院起飞,仅需10多分钟便抵达市区内的综合医院进行送检。这一幕,正是成都向天空“挖掘”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低空经济新篇章,创新应用不断涌现
2024年,成都迎来了全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的正式投用,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也成功首飞。成都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致力于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同时,成都还将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力争成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500亿元
2月21日,成都举行了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围绕两大产业集群建设,成都签约了包括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在内的47个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签约项目中不仅涵盖了低空经济项目,还包括了“星、箭、终端”研发生产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基地。
成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
成都瞄准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两大产业,背后是其“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战略主线。在全球产业持续升级变革的背景下,成都不仅巩固现有优势产业,更前瞻性地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全力在新产业新赛道中抢占先机。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产业路径渐明
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产业新赛道,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一两年来,其产业发展路径逐渐明晰。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国家部委层面陆续出台相关工作部署、法规标准。我国商业航天目前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展现出巨大的产业潜力。
成都:低空经济规模迅速扩张
在低空经济方面,既包括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商业航天:迈向日常生活
在商业航天方面,2024年Space X和星链的“出圈”,华为手机推出卫星通讯功能,也让更多人意识到航天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已不再遥远。在国内,商业航天地面设备(卫星、火箭)制造、卫星应用及运营产业加速起跑,2024年11月,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我国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成都:打造“天空产业”图谱
成都不仅有着全国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产业基础,在电子制造、智能装备领域也优势突出。拥抱天空,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成都的选择。
低空经济:场景是根本,技术是支撑
成都过去一年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成果显著。全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用,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首飞成功,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建成,低空运营航线达71条,成为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
商业航天:产业链加速完善
成都已集聚沃飞长空、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纵横股份等低空经济企业超500家,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在应用场景方面,已形成低空应用场景14个、开通航线71条,2024年全市无人机飞行架次突破200万、同比增长25%。
未来展望:持续发力,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成都正通过顶层设计、空域管理、产业发展和应用实施等方面的全面探索和研究,潜心布局低空经济,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的路径日渐明晰。
结语
成都,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前瞻的战略,引领着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发展,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