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于太空舱内的航天员,是否能够在特定条件下享受游戏娱乐?

admin132025-03-09 17:22:50

太空漫步中的娱乐时光:国际空间站的电子游戏之旅

在浩瀚的宇宙中,宇航员们不仅需要面对技术挑战,还要度过漫长的闲暇时光。本月12日,美国宇航局计划通过“龙”飞船接回在国际空间站(ISS)滞留八个月之久的苏尼塔・威廉姆斯(Sunita Williams)和巴里・威尔莫尔(Barry Wilmore)两位宇航员。这次任务不仅是对两位宇航员的救援行动,也是对太空娱乐方式的一次探索。

从短暂任务到长期挑战

两位宇航员的出发照片显示,他们的原定任务期仅为一周。然而,由于技术故障,他们在ISS滞留了八个月。如果救援行动成功,他们累计在太空中的生存时间将达到279天。尽管这个数字与俄国人波利亚科夫去年创下的437天世界纪录相去甚远,但考虑到后者是在原定任务期内完成的,而美国宇航员则是因意外而引发的生存挑战,这场太空生存之旅依然充满意义。

太空娱乐:从“太空实验室”到“天宫”

太空探索进入载人时代以来,如何让宇航员在漫长的太空任务中调节身心,一直是航天心理学和后勤保障研究的重要内容。美国宇航局在1974年“太空实验室”罢工事件之后,就开始研究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并认同包括电子游戏在内的娱乐方式是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的航天员是否能在闲暇之余享受游戏乐趣?央媒上的专家明确表示“可以”。不过,关于太空游戏的问题,目前似乎只解决了“能否”的问题。即便宇航员在业余时间可以合法享受游戏,但在软硬件选择、玩法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限制。

网速、延迟与硬件:太空游戏的现实挑战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费用已超过1500亿美元,但网络体验却令人堪忧。即使是空间站停止所有任务数据传输,将全部带宽交给游戏硬件,联网游戏的体验也不可能有所改善。索尼为ISS开发的激光系统虽然能达到G级带宽,但只能在飞到地面站上空时进行下行高速传输,而无法进行实时游戏。

除了带宽限制,物理延迟也是一大难题。空间站和中继卫星之间的单向通信,由于空间干扰、硬件处理速度等因素,延迟高达400毫秒。信号从空间站到地面互联网用户的通信延迟,通常都在2秒以上,使得宇航员在游戏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体验。

从掌机到PC:太空游戏的历史与未来

电子游戏在太空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俄国宇航员亚历山大・谢列布罗夫将一台Gameboy主机和《俄罗斯方块》卡带带上了“和平号”。在长达196天的任务中,这款小巧的掌机成为了谢列布罗夫的娱乐伙伴。

意大利女性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在ISS中也经常使用装有游戏的PC。她最喜欢的游戏是《我的世界》。虽然空间站的个人电脑性能落后,但宇航员们普遍排斥用平板和智能手机玩游戏,更倾向于将它们当作“大号MP4播放器”。

太空游戏的原则与展望

尽管太空游戏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它的存在为宇航员提供了缓解压力、保持专业精神的方式。以下是太空游戏应用的一些原则:

  • 以休闲作品为主,避免高强度的3A大作。
  • 考虑到宇航员的特殊环境和需求,游戏设计应注重简单易操作。
  • 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数据和硬件安全。

随着国际空间站即将在2030年迎来命运终点,太空游戏的研究和应用也将继续。未来,或许我们能在太空中看到专为太空人设计的电子娱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