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关注焦点聚焦于消费者权益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过度消费现象,引发社会广泛深思。海报新闻记者深入调查,揭示了保健品推销背后的温情陷阱和老年人无奈的购买之路。
济南李大爷的保健品消费故事
在济南,78岁的李大爷是众多保健品消费者中的一个。每天清晨,保健品推销员小王都会带着精心准备的早餐,来到李大爷家楼下,计划带他去听一场关于健康的讲座。这样的场景,几乎成了李大爷日常生活的常态。小王不仅是他每周的常客,甚至有时会开车带他参加健康讲座和旅行团,被李大爷亲切地称为“干儿子”。
然而,在这看似温馨的背后,是李大爷对保健品的无尽购买和投入。自58岁开始接触保健品至今,李大爷在保健品的道路上已走过了20年。从昂贵的血液循环仪器、电疗仪器,到各式各样的保健被子、枕头、食品,李大爷的家堆满了各类保健品。尽管花费巨大,高血压的症状却并未有所缓解。
据李大爷的儿子李先生估算,这些年来父亲在保健品上的花费,保守估计有二十万元。羊奶粉成箱购买,保健药也是几十瓶、上百瓶地购买,但健康状况并未有所改善。
直播间的保健品热潮
同样,65岁的刘女士也是保健品购买大军中的一员。她热衷于在直播间抢购保健品,每天花费三四个小时在直播间,一边抢红包,一边下单购买主播推荐的保健品。主播的话术让她感到紧迫,仿佛错过一次购买机会就会失去健康。
刘女士表示,她一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身体的衰退让她对疾病充满恐惧。保健品广告中宣称的神奇功效,让她看到了保持健康的希望。尽管家人多次劝阻,但她仍然坚持购买。
老年人热衷购买保健品的原因
老年人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恐惧和对健康的渴望促使他们寻求各种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保健品以其宣称的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功效,成为了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如何让老年人理性购买保健品
这些案例反映出老年人对于健康的渴望与对推销手段的缺乏抵抗力。保健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健康焦虑,通过亲情营销、限时优惠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过度消费。
专家建议,保健品并非万能药,其功效往往被夸大或误导。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意见。同时,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识别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广告,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如正规医院、药店等。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上当受骗。让老年人理性购买保健品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