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机场:南京的“第二机场”梦想
提及“马鞍机场”,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安徽马鞍山。然而,实际上,这座机场是南京市正在精心规划的“第二机场”,其选址位于南京六合区的马鞍街道。
规划蓝图:马鞍机场的民用化进程
近期,南京市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并解读了《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指出马鞍机场将适时启用民用功能,并力争早日启动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
四城之列:南京迈向“双机场”城市
若这一规划顺利实施,南京将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成为全国第四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探讨与关注:增设机场的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航班吞吐量过载是推动双机场建设的直接原因。然而,对于南京现有的禄口国际机场而言,其客流量与货运量均未达到初期规划设定的目标。在现有运输能力尚未饱和的情况下,增设一个机场的必要性引发了业内的广泛探讨与关注。
“一主一辅”:南京机场布局新战略
多年来,南京一直在积极推进“第二机场”的建设。2020年,南京马鞍机场开展了军民合用可行性分析论证项目,对机场的场址可行性、与城市的区位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政策支持:加速马鞍机场军民合用
在2021年和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的全国人大代表陆永泉连续两年提出建议,加快推进南京马鞍机场军民合用。他认为,随着南京都市圈的扩容,仅靠禄口、扬泰、芜宣等机场已难以满足南京市及都市圈的多层次航空需求。
综合规划:南京都市圈多层次机场群发展
2022年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南京“第二机场”纳入“打造联通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规划,明确要加快南京都市圈多层次机场群发展,强化禄口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的国际运输功能,推进六合马鞍机场军民合用。
南京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新路径
2024年,《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明确了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专项规划》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南京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专家观点:南京城市首位度与交通枢纽功能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南京长期以来面临着省会城市首位度偏低的问题,而强化南京交通枢纽功能、扩大其经济规模,提升其在省会城市中的影响力,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主一辅”布局:禄口与马鞍机场的协同发展
据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官网信息,南京将规划“一主一辅”航空总体布局。禄口国际机场作为主要机场,马鞍机场作为辅助机场,主要服务于江北新区及都市圈北部城市。
机场争夺战:资源与流量的争夺
滕飞指出,在“空权”时代,机场已成为人口、产业、经济、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运转的“枢纽”,成为城市竞争的重点。而“双机场”更是大城市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是世界级城市的标配。
杭州第二机场:规划与现实的差距
以杭州为例,尽管浙江省早在2018年就提出“规划研究杭州第二机场”,但截至2023年,杭州市发展改革委明确表示暂无第二机场建设计划。
跨区域协作: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选址
2021年3月,广州“第二机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但选址不在广州,而是在佛山、肇庆交界处。
南京第二机场:抢占先机与挑战并存
滕飞指出,南京的第二机场并非全新规划建设,而是启用马鞍机场的民用功能,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投资需求,使南京在双机场建设、布局中抢占先机。
未来展望:优化资源配置与提升效益
滕飞建议,南京一方面应积极吸引安徽和苏北地区的客流,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马鞍机场客货运的综合效益。他指出,需充分考量新、老机场之间的差异,更加精准地明确双机场的市场定位,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作者:陈淑莲(149793680@qq.com)
编辑:孙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