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架医疗无人机降落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开启军地协同医疗新纪元
来源:人民陆军 撰文:曾理;摄影:谭又铭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广场上,随着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一架搭载急救药品的无人机缓缓从空中降下,稳稳地落在停机坪上。这一刻,标志着重庆首个军地协同医疗物资低空运输示范项目正式落地,为畅通“低空救治生命链”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紧急救援,无人机化身生命守护者
在此之前,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曾面临一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的紧急情况。术后,患者急需抗感染治疗药物,但由于药房库存不足,医院立即向药品物流配送企业发出无人机紧急送药申请。
通过这条首次开通的常态化无人机急救药品配送通道,药品从沙坪坝区土主街道起飞,经由空中走廊直飞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往,这段距离约25公里的车辆物流配送至少耗时45分钟,而无人机仅需26分钟,飞行时间缩短了近一倍。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动医疗救援新变革
据了解,这条“低空救治生命链”是重庆市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携手贯彻落实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实践。它不仅是部队驻地军地合作的重点项目,也是《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落地的首个标杆项目。
科技助力,提升医疗救援效率
该医院领导介绍,采用无人机技术配送贵重、紧急药品,能够显著提升药品配送的时效性,为生命救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窗口。在战时,无人机灵活应对复杂情况,迅速穿越复杂地形,将紧急药品和医疗物资快速准确送达指定地点,提升卫勤保障能力,提升救治成功率,有效降低伤亡率,为部队的持续作战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构建“空中生命通道”
未来,医院将借助“低空救治生命链”建设契机,全面对接部队服务保障,为偏远地区、医疗急救应急保障提供“空中生命通道”,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医疗救援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注:本文为模拟改写,旨在展示如何将原有文案进行专业化和流畅化处理,以适应博客发布的排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