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盛况:京冀医疗合作再攀高峰
北京,2024年 -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期举办的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上,我国医疗领域的“国家队”与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携手,正式签署了医联体合作协议。此举旨在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河北省102家县级医院注入活力,加强京冀两地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助力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在论坛上透露,医院在副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共有近2万人次的患者通过上下转诊得到了有效治疗,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签约后,医院将从多个方面提升签约医院的医疗服务品质,包括加强上下转诊、检验结果互认、异地挂号和开通绿色通道等。同时,以通州院区为支点,辐射京津冀地区,定期接收医生培训学习,并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
北京城市副中心医疗产业蓬勃发展
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表示,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紧抓医产协同发展机遇,优质医疗资源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作为通州区9家三级以上医院之一,已为超百万人次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健康保障力量。
通州区发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
在论坛上,通州区发布了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表示,通州区将聚焦高标准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加速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培育发展未来健康产业,从金融服务、空间支撑、人才发展等多方面聚集发展要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倡导科技创新,提升医疗品质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北京市医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宇提出三点期望:聚焦临床需求攻关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服务品质;依托通州院区,深化京津冀“健康廊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
大运河医学论坛:传承与创新共舞
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以“回溯现代医学沿革,精细化医院管理,助力医产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历史经验的借鉴,为现代医院管理探索新路径;借助资源下沉的东风,织密区域医疗协同网络;依托产业融合的契机,激发医药创新转化的新动能。
(校对: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