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语
醒醒,银行正呼唤您借款!
近期,众多消费者接到了推销消费贷的电话广告,声称来自不同银行的代表,但他们的核心诉求如出一辙:
“您近期有资金需求吗?我们这里可以为您提供大额消费贷款……”
一夜之间,曾经的“杨白劳”们成为了银行的座上宾,各大银行争相提供借款,鼓励消费。
银行的消费贷优惠力度空前,低利率背后有何信号?
为了吸引借款,部分银行的消费贷款年化利率已降至“2字头”,甚至低于市场中的许多理财产品收益率:
- 江苏银行推出年化利率2.58%起消费贷产品;
- 宁波银行的“宁来花”项目,叠加优惠券后,利率最低可达2.49%;
- 浙江萧山农商行个人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至2.4%。
这波银行促销消费贷的浪潮,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国家政策“松绑”,助力消费提振
最直接的原因是国家在政策上的调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了《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
- 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 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此外,新规还提出完善个人消费贷款尽职免责要求,合理确定不良容忍度,鼓励银行大胆放贷。
国家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站在国家的角度,放宽消费贷是为了激发消费者的信心。去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并将此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可见高层对消费的重视。
为何选择发贷款而非发钱或消费券?
相比直接发钱或消费券,发放贷款可能更有效。尽管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主动加杠杆贷款消费看似不明智,但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增加,贷款减少,反映出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消费和投资意愿下降。
银行密集转让不良资产,消费贷成纾困手段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推销消费贷也有其合理理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6%。在此背景下,银行密集转让不良资产,迫切出清。
消费贷低利率背后的长期债务陷阱
虽然消费贷原则上只能用于消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它可以为一些即将陷入债务困境的人提供纾困。然而,低利率的优惠政策往往限定为“第一次借款”,后续续贷或加杠杆,利率将上浮。
消费贷利率水涨船高,小心债务陷阱
考虑到消费贷的还款周期通常在2-3年左右,长期借款可能导致利率大幅上升。按照现行法规,金融借款年利率最高可达24%左右。届时,需要偿还的利息可能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结语:消费贷的馈赠,终需偿还
一切命运的馈赠,都早已标好了价格。在这个游戏中,借款总是需要偿还的。让我们在享受消费贷带来的便利时,也要警惕潜在的债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