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沉浸式体验,探寻游戏世界的无限可能
揭开游戏世界的神秘面纱,探寻沉浸式体验的终极乐趣
数界探索
最近,《黑神话·悟空》的火爆让不少玩家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更高级的设备来提升游戏体验。不过,在2024年的今天,仍有不少玩家在组装电脑时,过分追求高帧率,不惜重金投入到CPU和GPU上,试图以此提升游戏体验。然而,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呢?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近来在游戏圈内备受热议的概念——“沉浸式游戏”。 实际上,单纯提高帧率并不一定能显著改善玩家的游戏体验。例如,“沉浸式游戏”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整体游戏环境的营造,包括但不限于画面质量、音效设计、操作手感以及剧情深度等多方面因素。一味追求硬件性能的提升,而忽略了软件层面的优化和设计,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失衡,反而影响了游戏的整体表现。 因此,在选择游戏设备时,除了关注硬件配置外,还应综合考虑个人需求与游戏特性。例如,对于那些追求极致视觉享受和流畅度的玩家来说,高端的显卡和处理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更多普通玩家来说,适度的硬件投入搭配合理的设置调整,或许同样能够获得满意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其实沉浸式游戏一直都有,不过近年来由于硬件性能和游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沉浸式游戏的概念变得更加热门。就像几年前《荒野大镖客2》发布时,便让许多玩家深深着迷。
毕竟,这款游戏包含高达30万帧的动画和超过50万行的对话,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开放世界,提供了丰富的任务、狩猎和贸易系统,使玩家能够深入体验“西部牛仔”式的冒险乐趣。 这款游戏在视觉表现和剧情丰富度上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如此大量的动画帧数和对话量,游戏不仅为玩家呈现了一个充满细节的世界,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背景。开放世界的设定和多样化的游戏机制使得探索和互动变得更为有趣。这种深度无疑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狂野的西部时代。
而《黑神话・悟空》的火爆也不是偶然,这个陪伴着许多人长大的 IP 自然是一部分元素,但精致的画面和沉浸式的体验,也是其风靡全球的关键因素,也从侧面反应了游戏市场对画质精美的沉浸式游戏的青睐。
在追求沉浸式游戏体验的过程中,玩家往往倾向于将大部分预算投入到CPU和GPU上,期望能够获得更高的帧率。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没有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的支持,流畅运行游戏只能是一句空话。然而,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在有限的预算内找到最优化的硬件组合,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构建游戏系统时,除了关注CPU和GPU之外,也不能忽视其他硬件组件的重要性。比如,内存和存储设备的选择同样会对游戏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高性能的SSD不仅能缩短游戏加载时间,还能提高整体系统的响应速度。此外,合理的散热设计和电源管理也是确保硬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玩家在规划游戏电脑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实现性价比最高的配置方案。 在我看来,为了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玩家不仅需要关注核心硬件的性能,还应当注重整个系统的均衡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最优的性能表现,享受真正沉浸式的游戏世界。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比较合适且被广泛选择的自然是“5 系”和“7 系”。比如酷睿 i5-14600KF / 锐龙 5 9600X + RTX 4070,或者酷睿 i7-14700KF / 锐龙 7 9700X + RTX 4080 Super。不过许多用户有个误区,就是在选购硬件之初,都会先关注 CPU 和 GPU,而这时候由于“钱包尚鼓”,因此往往会“咬咬牙”在够用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些配置冗余,上一套所谓“战未来”的配置,其实这对于预算有限的选购场景是大可不必的。
比如上面酷睿处理器推荐 KF 系列的理由,是因为它既能超频,同时又因为取消了核心显卡,价格上相对优惠;而锐龙处理器没有推荐 X3D,则主要是因为在游戏体验上的提升和感知度实在不大,多花这份溢价带来的体验提升太小。
在 CPU、GPU 等硬件“够用”的基础上,其实很多玩家忽视的一点是,一款合适的显示器,对沉浸式游戏的体验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沉浸式游戏来说,除了前文所述的“5 系”、“7 系”,一块 2K-4K 分辨率的 OLED 显示器在小编看来是不可或缺的。分辨率方面推荐 2K、4K,是因为这是目前主流市场产品覆盖最为广泛的区间,预算紧张选 2K,画质够用的情况下,对整套系统的性能要求也稍低;预算充足、对画面要求高上 4K,细节表现更佳。
尽管许多玩家并未充分关注,OLED显示屏相较于常见的TN屏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可视角度。与LCD屏幕相比,OLED屏幕在对比度和色彩表现方面也明显更优,使得玩家无需在游戏中忍受“你看不到的黑其实是存在的黑”。
其实 60-240 帧的表现,就能很好的体验沉浸式游戏了,而 240 帧以上的帧率提升,通常对于玩家来说,除了能给予一些情绪价值上的满足感,对观感和游戏体验几乎毫无帮助。
在2024年的今天,玩游戏已经像用木桶泡澡一样,虽然硬件和游戏技术都在飞速进步,HDR、全景光追等技术不断迭代,但单纯追求高帧率已不再能完全代表游戏体验。很多游戏玩家在玩大型游戏时,会选择降低分辨率至“1K”,甚至关闭一些画质特效,以换取更高的帧率。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就像一个木桶只能装到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因此,与其这样,不如更合理地分配预算,让每一部分的体验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这种做法反映出玩家在面对硬件限制时的一种无奈选择,同时也暴露了当前游戏市场中硬件性能与游戏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游戏开发人员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平衡不同硬件配置下的游戏体验,为玩家提供更加优化的选择,从而避免玩家陷入这种“木桶效应”的困境。
其实在推荐的“5 系”或“7 系”搭配下,目前主流的 3A 大作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比如在“5 系”配置下,设定 2K + 最高画质 + DLSS 性能的设置,《赛博朋克 2077》可以达到 105 帧左右,《荒野大镖客 2》可以达到 128 帧左右,《黑神话・悟空》可以达到 116 帧,《古墓丽影:暗影》和《骑马与砍杀 2》则都能够达到 200 帧以上的表现。在“7 系”的配置下,表现则更为优秀,游戏体验更为出色。
在选择显示器时,我们常以27英寸16:9的1080p和2K显示器为例。1080p显示器的像素密度(PPI)仅为82,相比之下,2K显示器的PPI则达到109,这种差异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画面更为细腻。若进一步升级至27英寸的4K显示器,其PPI更是高达163,这使得画面清晰度有了显著提升。从实际体验来看,提高PPI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改善,往往比单纯增加几十帧的刷新率更为直观和显著。 这样的改进不仅满足了用户对画质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反映了技术进步对日常体验的巨大影响。高PPI显示器在图像细节展示方面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追求极致视觉享受的用户而言,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说到底,玩游戏其实更像是一场“视听盛宴”。不管你的操作多么精湛,技巧多么高超,如果没有出色的画面表现,一切都会显得空洞无力。在过去,硬件和游戏技术相对落后的时候,玩家们更加注重游戏的娱乐性,能够流畅运行不卡顿就已经算是合格。因此,“游戏体验主要依赖帧率”的观念,在许多玩家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在当今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强大的“核弹”级显卡、全景光线追踪以及XESS等新硬件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单纯追求高帧率已不再是提升游戏体验的最佳途径。合理分配预算,配置一套能够畅玩“沉浸式游戏”的均衡硬件,才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