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浪潮奔涌之际,东莞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正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双引擎,重新绘制全球产业链的版图。
《旗峰观察》:解码东莞发展密码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倾力打造的政经观察栏目——《旗峰观察》,将深度解析政策动向、区域产业布局与资本流动,揭示东莞这座“双万之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印记。
深圳连出“三方案四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再迎春风
3月3日至4日,深圳接连发布三份方案和四项计划,旨在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其中,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支持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成为深圳政策聚焦的重点。
东莞紧随其后,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篇章
与此同时,东莞市政府也发布了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号文,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披露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拓斯达推出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祥鑫科技与省科院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铭科精技宣布新建人形机器人部件产能。
莞深两地,共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今年2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强调广东将集中最优资源,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日益清晰的今天,莞深两地同步响应,近期密集布局。
“超常规计划”带来机遇,莞深携手共进
3月4日,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与东莞市委书记韦皓会谈,表示愿与东莞全面加强交流合作,强化资源对接共享,深入推进产业链协作,在各领域取得互利共赢成果。
深圳放大招,东莞“取经”学经验
深圳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和《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两份计划,展现了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
东莞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前景广阔
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将强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能级,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随着深圳政策的出台,东莞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东莞面临挑战,多维发力破解难题
东莞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垂直赛道形成特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工业数据“孤岛现象”、算力基础设施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门槛高、人才结构失衡等挑战。
双城协同,打造“产业走廊”
东莞需加速自身生态培育,同时与深圳联动,形成产业互补。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共享和基础设施联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展望未来,东莞有望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赛道实现突破
东莞若能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培育跨界融合的创新生态,有望在轻量化协作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同时,东莞与深圳的协同发展,将为大湾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