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秋季学期,京城中小学校引入前沿人工智能课程,创新教育新篇章开启!

admin82025-03-08 13:56:35

北京市教委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全力打造首都特色教育体系

近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印发《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校将全面启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为青少年开启人工智能学习的大门。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全面铺开

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北京市将开齐开足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同时,积极探索设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并研制《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鼓励各区及中小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探索建设具有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课程。

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市将推动构建“高校+企业+中学”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结合“苗圃”工程,探索高校与中学合作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批面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人工智能教育高阶课程。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面普及

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确保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或与其他学科如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科学等融合开展。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分层设计

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旨在启蒙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则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AI赋能的新型“双师课堂”模式

北京市将探索AI赋能的新型“双师课堂”组织实施模式,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等资源,建设中小学校外人工智能实践基地。

升级空中课堂,打造人工智能应用超市

北京市将升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空中课堂),拓展开发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北京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超市”。同时,加快完善全市教育系统“云-网-边-端”一体化基础设施,引入自主可控的开源AI框架和工具。

“百千种子计划”培养人工智能教育师资

北京市将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实施“百千种子计划”,吸引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分批重点培养100位专业名师和1000位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所有任课教师。对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将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拓展AI+应用场景,深化“大思政课”改革

北京市将探索AI赋能的具有首都特点的场景式、浸润式、融合式实践育人体系,持续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丰富“课间一刻钟”活动,助力课内课间课后一体化育人。

建立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

北京市将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形成学生健康成长档案。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建设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等主题的夏令营活动。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

北京市将通过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总结成熟经验、强化工作推广,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施。

结语

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的发布,标志着首都教育领域迈向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阶段。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实践,为培养更多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