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甜馨的蜕变之路:从“国民闺女”到勇敢面对网络暴力的星二代
2025年3月3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因13岁少女甜馨的一条社交平台评论而掀起轩然大波。她质问:“同学蹭完我的流量就孤立我,对吗?”这句话迅速点燃了全网的讨论热情,相关话题阅读量更是突破了10亿大关。
甜馨,这个名字曾是综艺《爸爸回来了》中古灵精怪的“国民闺女”,一句“我们白着呢”成为了全民金句。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她的名字却更多与“网络暴力”、“孤立”、“整容争议”等负面标签联系在一起。
成长轨迹,折射星二代困境
甜馨,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女儿,自2岁起便活在镜头之下。她的成长轨迹,从被全网宠爱的童星到被恶意包围的少女,不仅折射出了星二代群体的特殊困境,也暴露了流量时代对未成年人的残酷剥削。
全民围观下的童年
甜馨的童年始于一场全民围观。2014年,《爸爸回来了》中,她以肤色偏黑、性格率真的形象走红。那时,网友们调侃她“像爸爸”,却带着宠溺;而父母离婚后,舆论风向骤变。
“夜宿门”事件后的阴影
2019年“夜宿门”事件后,李小璐成为众矢之的,甜馨的评论区也沦为“战场”。网友以“玩梗”之名,频繁提及“小万叔叔”“做头发”等成人化词汇,甚至质问:“你妈给你找新爸爸了吗?”。
外貌争议与网络暴力
更残酷的是对她外貌的审判。小时候被嘲“星二代颜值垫底”,青春期发育后,她因肤色变白被质疑整容。2025年3月,她在社交平台晒出近照,评论区涌入大量攻击性言论:“这鼻子绝对动过”“李小璐女儿果然爱美”。
校园社交的功利化
如果说网络暴力是甜馨的“必修课”,那么校园社交的功利化则让她直面人性的复杂。她在直播中揭露,部分同学为蹭流量主动接近她,拍合照、发互动视频,粉丝量暴涨后却迅速疏远甚至孤立她。
星二代们的困境
甜馨的遭遇并非个例,黄多多因染发被网暴、王诗龄因穿搭被嘲讽,星二代们普遍面临“被工具化”的困境。甜馨在长文中写道:“我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像身上装了八百个监控。”
父母的陪伴与支持
值得庆幸的是,父母并未缺席她的成长。贾乃亮通过陪伴传递安全感,李小璐则以“网红式育儿”教她直面争议。甜馨既能维护母亲“她是称职的妈妈”,也力挺父亲“我爸挺好的”。
勇敢面对,积极蜕变
面对恶意,甜馨选择用“刚”与“幽默”武装自己。她的蜕变不止于此。通过形体课、T台走秀,她摆脱了“童星长残”的魔咒;用全英文剧本创作、艺术才华回应“学霸”期待。
社会反思:网络暴力与流量逻辑
甜馨的遭遇引发了一场社会辩论。大部分网友认为“校园应远离功利”,呼吁教育部门介入;也有小部分人质疑“星二代卖惨炒作”“流量社会侵蚀青少年”。
结语: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普通的孩子”
甜馨的12年,是一部浓缩的星二代生存史。她的故事提醒我们:网络暴力没有鲜血,但每一句恶意都是刺向孩子的刀。当我们追问“谁该负责”时,答案或许藏在每个人手中——少一句审判,多一分善意。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停止将她推入风暴中心,让这个13岁的女孩,真正做一回“普通的孩子”。
本文作者 | 老A 责任编辑 | 蓝橙 策划 | 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