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或遭遇备案监管挑战,Monica 或同步进行“内外销”策略调整》

admin192025-03-11 17:12:07

标题:深入解析Manus:一款“套壳”AI产品的崛起与合规之路

作者:Doraemon | 来源:三言Pro

发布日期:[请填写发布日期]


引言

近期,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深入剖析Manus的“套壳”本质、其背后的团队Monica.im,以及该产品在合规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Manus:一款“套壳”AI产品的崛起

在《“刷屏”的Manus:真炸裂,还是真营销?》一文中,我们曾对Manus的起跑线表示过疑问。这款由纯中国团队打造的产品,其官网页面最初却是纯英文,注册账号和联系公司团队的方式也都是通过海外社交平台。而今,这一疑问或许有了答案:Manus尚未通过国内备案,因此产品根本无法在中国市场运营。

Monica.im:连续创业者的AI梦工厂

Manus的突然爆火,也让其背后团队Monica.im浮出水面。该团队由连续创业者肖弘领导,他曾于2023年开发了AI浏览器插件助手Monica,并在此之前成功开发了两款企业微信SaaS工具——“微伴助手”和“壹伴助手”。

Monica提供GPT-4o、Claude 3.5、OpenAI o1等系列模型服务,但其团队并不专注于大模型研发,而是基于大模型开发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壳”产品。Manus同样采用这种模式,通过多模型动态调用提升综合能力。

合规之路:从“套壳”到合规

了解Manus的产品本质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其为何更多地面向海外用户。Manus使用的大模型未经备案,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提供者应遵守一系列规定。

据甲子光年报道,肖弘认为,“套壳”到极致,既是技术产品化,也是产品市场契合,最终都通往用户价值。然而,合规问题不容忽视。

Monica的“前车之鉴”与Manus的合规挑战

Monica插件也曾因类似遭遇在国内无法使用,2023年7月,苹果商店就曾宣布对中国区大量提供ChatGPT服务的应用进行了集中下架。这为Manus提供了“前车之鉴”。

目前,Monica团队通过接入Deepseek V3和R1模型,已成功合规进入国内市场。那么,Manus是否也会采取类似的路线呢?

结语

Manus的崛起和合规之路,不仅反映了我国AI产业的发展速度,也揭示了合规在AI产品推广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Manus这样的产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