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文章首发于《六里投资报》——2025年3月11日
在华夏基金近日举办的一场活动中,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先生发表了题为“今年最逆共识的交易”的演讲,分享了其对市场趋势的最新洞察。
中国市场:全球表现抢眼,美股走势相悖
自年初以来,中国市场展现出全球最佳的市场表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市场则呈现出全球最差的行情。洪灏指出,纳斯达克指数自高点回调约10%,且这一回调趋势尚未结束。
港股突破压力位,科技股超买指标创历史新高
洪灏曾在节后报道中提及,国际资金流动已经开始,但港股仍面临去年高点这一强阻力位。然而,截至目前,港股恒指已成功突破此压力位。洪灏强调,这一趋势有望自我强化。尽管一些主要科技股的超买指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示着短期内可能遭遇阻力,但整体而言,市场前景依然乐观。
宏观储蓄率下行,海外资金流向或生变
近期,中国宏观储蓄率开始下降,这表明中国不再是以往那样弥补海外储蓄不足的主要动力。洪灏认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海外资金的流向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资金投资回报预期的变化有关,也可能是一些未结汇资金在此期间回流所致。
美股回调持续,中美经济周期背离
洪灏指出,尽管美国科技七巨头崛起,但美股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仍在不断上升,目前大约占一半甚至超过一半。因此,美国市场见顶的时间可能比全球其他市场晚。去年末,洪灏预测未来3-6个月内美股将出现显著回调,这一预测已得到初步验证。
港股趋势强劲,科技效应辐射至其他板块
今年,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卓越,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30%。同时,大量“北水”流入港股市场,仅二月份就累计超过400亿美元。这一趋势预计将愈演愈烈,恒指已突破去年年底的目标价格,且这一技术突破有望进一步强化趋势。
关注宏观格局变化,基本面决定市场高度
洪灏强调,尽管市场价格修复良好,但市场价格的波动往往先于宏观周期的波动。因此,宏观周期的波动,即基本面变化,将决定市场的高度和远度。例如,恒指是否会回到3万点,A股能否突破4000点,这些都由基本面决定。
中国股市迎来新资金流,消费模式转变
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批评之一是消费不足。然而,近期中国宏观储蓄率开始下降,表明中国不再是以往那样弥补海外储蓄不足的主要动力。洪灏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资金投资回报预期的变化,以及部分出口赚得的外汇回流至中国股市。
展望未来,市场充满机遇
洪灏表示,今年市场开局良好,特别是在DeepSeek的推动下,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重新思考。政策对科技发展、民营企业以及中国市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注:以上内容为改写后的博客文章,排版符合博客发布规范,并适当扩写以增强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