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的庄严氛围中,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在3月21日隆重举行。此次盛会是为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CBS 2025)而设,旨在揭晓备受期待的2025年度基础科学奖项。澎湃新闻记者程婷亲临现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
科学巨擘云集,终身成就奖荣耀揭晓
本次大会不仅汇聚了全球科学界的目光,更是多位科学巨擘的荣誉殿堂。会上,备受瞩目的2025年度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及前沿科学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朱棣文、戴维·乔纳森·格罗斯,图灵奖得主罗伯特·恩德雷·塔扬,菲尔兹奖得主森重文,以及沃尔夫奖得主乔治·卢斯蒂格等六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因其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此殊荣。
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致敬创新与卓越
设立于2023年的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旨在表彰那些在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等基础科学领域,做出根本性推动、杰出贡献,并具有独创精神的科学家。该奖项的评选过程严谨而公正,由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组委会邀请各国杰出学者参与提名,并由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担任评委会主席。
杰出贡献,引领科学前沿
在发布会现场,ICBS主席丘成桐院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菲尔兹奖得主、清华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等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解读获奖者的开创性贡献。
在数学领域,森重文因将极小模型理论从代数曲面推广至三维空间,为高维代数几何研究开辟了新天地;乔治·卢斯蒂格则以其在量子群典范基和Kazhdan-Lusztig多项式等领域的贡献,推动了几何表示论和数学物理的发展。
物理领域的戴维·乔纳森·格罗斯和丁肇中,分别以其在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以及高能物理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朱棣文作为信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获奖者,其原子物理、生物物理和精密测量等方面的贡献,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前沿科学奖:彰显学术卓越
与此同时,2025年度前沿科学奖也在发布会现场揭晓。该奖项旨在表彰过去十年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杰出学术贡献的科学家,涵盖数学、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今年共有148篇杰出论文获奖,获奖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其中,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共获得17项荣誉,展示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强劲实力。
随着本次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的成功举办,全球科学界对于基础科学的探索与创新再次燃起了热情。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科学家能够站在科学的前沿,为人类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