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大浪资讯

admin622024-11-26 12:01:59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汽车行业新势力们被一颗零件绊倒,难道这就是他们的短板?

数界探索

   今年车市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些车企在叫苦连天,抱怨销量低迷,而另一些公司却因订单过多而忙得焦头烂额。小米SU7在上半年大放异彩,雷军多次表示要提升产能,然而即便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200%,消费者依然需要等待四五个月才能提到车。新势力品牌如乐道L60、小鹏MONAM03等热门车型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一位同事在九月下旬订购了小鹏MONAM03,被告知要等到次年一月才能提车。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某个关键零件的短缺导致的。这波行情下,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从这一现象来看,尽管汽车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某些品牌凭借创新和技术优势仍然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不过,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高效协调生产与市场需求,成为决定这些新兴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还必须加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通常情况下,汽车产能不足主要是由于电池、芯片或某些新型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短缺所导致。不过,最近有博主指出,一些车型的产能问题并非源自这些高科技部件,而是源于一个看似普通的传统零件——副车架。对于那些新兴汽车品牌来说,无法按时交付车辆的原因竟然也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组件。这种情况就像瑞幸咖啡推出了一款热销新品,各门店纷纷售罄,然而问题既不是出在原材料短缺上,也不是人手不足,而是吸管供应出现了瓶颈。副车架作为一个结构件,其实并不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它主要负责将悬架与车身牢固地连接起来。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悬架系统安装在副车架上,共同构成了汽车的前后桥,这些桥再被固定在车辆底部。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电动车,大多数车型都配备了前后副车架,以提升整体稳定性和操控性能。副车架的类型多样,常见的包括元宝梁、H型以及全框式设计,其中全框式设计因其更好的承重能力而受到青睐。 虽然副车架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部件,但其材质的选择却对车辆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副车架主要采用钢材或铝合金制成。钢材因其高强度和低成本,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对于那些追求更高性能和更轻量化的车型来说,铝合金因其出色的轻量化效果而成为优选材料。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辆车的底盘使用了更多的铝合金部件,那么它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往往也会更好。 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某些新势力品牌无法按时交付车辆,可能并非仅仅因为副车架这样一个简单的零部件,而是由于在选择材料时需要平衡成本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例如,选择铝合金材料虽然能够提升车辆的轻量化水平,但同时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控制好成本,成为了许多新兴车企面临的挑战之一。这也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接受度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重要性。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一个铝合金副车架,比钢制的减重可以达到 30%,所以不少新能源车就喜欢用这个。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而副车架的产能问题,很多就出在这铝合金上。钢制副车架的工艺很简单,主要是两步:冲压和焊接。冲压就是我们经常看到汽车工厂纪录片里的那种,把一块钢板扔到机器里,上下哐当一压,出来就有形状了。整个过程速度很快。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然后再由机器把几块钢材焊在一起,焊接这一步也就十几秒的时间。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但是铝合金冲压容易撕裂,所以它一般都是用压铸工艺。先把铝锭(一整块铝)高温下熔成液体,然后再通过高压注入到模具里,经过冷却成型,再取出。说明白点,就跟倒模一样一样的。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其实这个工艺和特斯拉、小米常挂在嘴边的一体式大压铸,都是一类工艺。只不过大压铸一般都是用在后地板这种超大零件上,压铸机吨位能达到大几千甚至上万吨。而副车架的压铸用不到那么大的吨位,三五千吨就够了。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冲焊和压铸这两种工艺上的区别,就造成了铝合金副车架的生产节拍是要慢不少的。不同于后地板这种超大压铸件,是把原来的 70多个零件合在一起,减少了七八百个焊点,让生产效率更高。副车架就几个十几个零件,冲焊本来就花不了多少时间。而在压铸上,它涉及到的熔炼、高压喷射、冷却等步骤都需要时间。一些稍微复杂点的副车架,还会做成中空结构,就需要在模具里加入砂芯,这又多了一个步骤。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新势力车企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时竟然归结于一个看似普通的零件——铝合金副车架。由于对零件的精度要求更高,这些企业往往选择采用低压压铸技术,即以较小的压力将金属熔液注入模具。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减少液体中的气孔,从而降低产品缺陷率,正如“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一样。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较长的填充时间和更为复杂的冷却过程,尤其是可能涉及的顺序凝固工艺,这使得整个生产周期延长。 相比之下,传统的钢制副车架通常通过多工序流水线进行生产,多台机械设备协同作业,高效的生产线甚至能在3分钟内完成一件产品的制造,即使是较为复杂的部件,其生产周期也基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铝合金副车架则因材料特性,需采用一次性成型技术,这意味着每件产品都必须独立完成,无法像钢制部件那样实现连续生产。因此,生产一个铝合金副车架可能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 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尽管新材料的应用能够带来诸多性能上的提升,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与质量成为了一大挑战。对于新兴的汽车制造商而言,找到适合自身的技术路线,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将是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传统工艺的理解与尊重,毕竟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适用场景。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新势力车企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难以按时交付车辆,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个看似普通的零件有关——副车架。相较于冲压件,压铸工艺生产的零件不仅生产速度较慢,其成品率也明显偏低。许多冲压件可以轻松达到99%的合格率,而压铸件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据一位压铸件供应商透露,大型副车架的合格率能达到95%已属不易,且由于某些压铸件结构过于复杂,其合格率甚至可能低至50%。这一问题让新势力车企感到更加头疼,因为压铸工艺的产能提升过程缓慢。压铸模具需要承受高温液态金属,内部结构复杂且精密,包括浇道、冷却水路、滑块等众多组件,这些都使得压铸模具比冲压模具更为复杂精细,因此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产能变得异常困难。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反映出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上的瓶颈。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基础制造工艺如压铸技术方面仍存在显著短板。这不仅限制了新势力车企的生产能力,也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如何突破这一技术难题,提高压铸件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将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向前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脖子哥咨询了一个做这个的老哥,他说这种模具光制作周期就要 2-3 个月,制作出来后面还要做匹配验证、试生产工作,如果是大一点的模具甚至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投产。所以他们的压铸模具一般都会备两套,一套出问题了另一套顶上。但如果车企订单暴涨,需要再新开模具的话,那就需要很长时间了。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而且这只是模具,模具是放到压铸机里的,压铸机也要再想办法。按照上面那位老哥的说法,压铸机是个通用设备,如果出现一个项目忙不过来的情况,他们会去其他项目的借用。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如果多个项目都在扩大产能,那就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了,不排除短期内无法协调好的可能性。毕竟,供应商的资源是有限的。当多家主机厂同时向同一个供应商寻求产能支持时,通常话语权强的一方会优先得到供应。据36氪报道,在2022年,一家名为万安的副车架供应商同时为理想汽车的L系列和蔚来汽车的ET7提供零部件。由于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万安遭遇了产能瓶颈,影响了这两家车企的车辆交付。新势力车企因一个普通的零部件而面临交付难题。之后,理想汽车通过提高采购价格,促使万安将更多产能分配给了自己,从而解决了自身的产能问题,而蔚来汽车的新车型上市计划则受到了影响。

新势力们交不出车 就因为这个很普通的零件

   总之,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副车架竟然成为了一些汽车交付过程中的瓶颈。当然,并非所有品牌都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困扰。或许雷军早已预料到铝合金副车架的生产难度,因此小米SU7一开始就采用了钢材制造,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么久以来都没有听说它的副车架供应出现问题。对于那些无法按时交付车辆的新势力来说,这确实是因为一个看似普通的零件造成的困扰。毕竟,李厂长曾经说过:“铝并不是什么稀有的材料。”然而,副车架的供应问题实际上反映出这些车企对自身供应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零件供应不上,整辆车就无法顺利从生产线下来,门店的交付计划也会受到影响。

   有时候,新款车型一经上市便赢得众多订单,本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开端。然而,由于某些不起眼的零部件供应出现问题,导致车辆无法按时交付,这无疑给这些品牌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无论是特斯拉、小米,还是蔚小理这样的新兴汽车企业,都曾陷入过“产能地狱”。相比之下,传统汽车制造商似乎很少遇到这样的问题。这表明,新兴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许多新兴汽车品牌逐渐找到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定位,并且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然而,如何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瓶颈问题,依然是这些品牌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从市场反馈来看,尽管这些新兴品牌在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与库存控制上仍需加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更影响其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因此,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无阻,将是未来这些新兴汽车品牌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也提醒我们关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全面把控每一个细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少新车在上市时便成为爆款,但销售汽车远不止于将其推出市场那么简单。如果收到定金却无法按时交车,不仅会遭到消费者的指责,还可能让竞争对手有机可乘,导致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汽车供应链复杂且冗长,管理起来确实非常繁琐。但如果稍有不慎出现问题,那带来的教训将会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