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电总局新计划!300部创意微短剧即将问世
微剧时代,创意无限,300部微短剧震撼上线
1月6日消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于1月4日发布了关于推行“微短剧”行动计划以助力各行各业发展的通知,旨在通过该计划推动“微短剧”的发展。
通知称,“微短剧”是将微短剧与不同领域或行业结合,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推动微短剧内容提升,并赋能各行各业。根据规划,2025年,广电总局将继续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同时推进“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启动“跟着微短剧学经典”“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创作计划,预计在各个细分领域推出约300部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的重点微短剧,打造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微短剧。
附主要创作计划如下:
根据《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名城名镇名村、产业园区、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公园、城市景点、自然景观等八大主题,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预计到2025年,将创作推出约100部重点作品,探索更多“微短剧+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更好地将微短剧的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 这一计划不仅能够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能通过微短剧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成就。这不仅是对新媒体形式的一种创新尝试,也体现了在数字时代下,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文化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又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创作播出一系列“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的优质微短剧,旨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通过这些微短剧,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成就和法治理念。 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还能让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容易吸引观众的关注,使法律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促进微短剧与科普知识及科学精神的结合,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微短剧的创作,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科普能力。到2025年,将打造一系列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形式独特且制作精良的科普微短剧,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理念,弘扬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社会风气。
推动微短剧与中华经典古籍、名著名篇,以及其中的名人名句等传统文化资源相融合,用新表达、新手法、新技术,融入新时代精神,对经典及其蕴含的内涵、智慧进行创新演绎和阐释,创作播出一批源于经典、观照现实的“经典”微短剧,让经典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营造全社会学习经典、爱上经典的氛围。2025年,计划指导创作一批以经典著作为蓝本、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的优秀微短剧。 这种创新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还能使经典文化通过新的媒介形式焕发新生。借助微短剧这种便捷、生动的表现形式,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大众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利用微短剧的传播优势,全面连接各行业,深入推动品牌发展,鼓励品牌方、制作方和广告方等多方合作,共同讲述中国品牌创新发展的精彩故事,构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生动互动的重要平台,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到2025年,将指导创作一系列展现新时代国有品牌、民营品牌以及“老字号”创新发展的高质量微短剧。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致力于融合古今,为微短剧艺术注入非遗特色,增强其文化内涵。借助新技术、新场景和新形式,使非遗焕发新生机,并促进其活态传承。我们应着力开发一批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以及市场潜力的非遗题材微短剧作品,助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们将指导创作出一批富有思想内涵、艺术追求和高品质制作的非遗题材微短剧,搭建起微短剧与非遗之间良性互动的新桥梁。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为微短剧注入更多文化元素,还能够有效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它们。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