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年之前难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英伟达高管揭示行业挑战
揭秘自动驾驶汽车的现状与未来:英伟达高管揭示行业难题
1月19日消息,英伟达(Nvidia)汽车部门负责人阿里・卡尼(AliKani)在接受英国汽车媒体Autocar采访时指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仍需时日,预计在2030年之前不会广泛普及于公共道路。 从当前的技术进展来看,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要达到完全自主驾驶的标准,还需要克服诸多技术和法律上的障碍。比如,如何确保系统的绝对安全性,以及如何与现有的交通法规相协调等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尽管未来充满希望,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可能还需依赖人类驾驶员来保障行车安全。
据了解,近年来,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其先进的计算系统和软件已被捷豹路虎(JLR)、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和沃尔沃(Volvo)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采用,用于支持下一代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英伟达近年来在汽车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抓住自动驾驶技术驱动下对其芯片需求增长的机遇。尽管如此,我仍对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前景持谨慎态度。虽然英伟达的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法规上的挑战。目前看来,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要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程度,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
“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将是下个十年(next-decade)的奇迹,我们离这一目标还很远,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术挑战。”卡尼表示。
尽管目前已有部分汽车在特定受控环境下实现了有限的自动驾驶功能,但他指出,要实现汽车真正自主驾驶,仍需在计算能力和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卡尼提到,英伟达正在开发的软件与去年相比已经有了显著不同。“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大语言模型,类似于带有视频功能的 ChatGPT,而三年前汽车行业还没有人涉足这一领域。”他解释道,“这类模型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高的内存带宽,以及更多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lidar)和雷达。同时,还需要冗余算法来确保安全性,这些算法需要并行运行,这意味着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更高。”
当前一代的驾驶辅助系统主要依赖于预先设定好的规则,在特定情况下执行相应的操作。然而,这样的系统有时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突兀的刹车或不连贯的动作,这无疑会令乘客感到不安。相比之下,未来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将不再受限于预设的规则,而是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其驾驶策略,从而提供更为流畅和自然的驾驶体验。试想一下,当车辆能够像人类驾驶员那样灵活地应对各种交通状况时,人们或许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哇,这辆车开得真平稳。” 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进步,也预示着自动驾驶技术向更加人性化和用户友好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期待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在复杂多变的道路上为乘客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乘车体验。
此外,卡尼还指出,在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过程中保持谨慎十分关键,“行业发展需要稳步前行。若某家企业出现失误,整个行业可能因此停滞数年。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最负责任的态度,绝不能投机取巧。唯有在确保技术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将其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