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揭秘:番茄中间隐藏的拉链,难道比完美果实更美味?
神秘揭秘:番茄中间的拉链,隐藏着美味的秘密!
数界探索
这是一种裂果番茄,但并非所有裂果都带有拉链,只有部分裂果才具有这种特征。
图源:网络
根据开裂的方式,大致有四种类型不同的裂果番茄。
第一种是番茄顶裂果:
图源:网络
通常情况下,裂纹会从果蒂处向四周呈放射状扩散。而如图所示的果实,其严重程度已经导致果实的脐部像开花的馒头或莲花一样分裂开来,七零八落,胚胎组织和种子裸露在外,不仅形状难看,而且失去了食用价值。
第二种是番茄纹裂果:
图源:网络
番茄出现的环状裂果现象,通常表现为在果蒂周围形成环状裂纹,这些裂纹往往在果实顶部呈现出类似“年轮”的多圈裂缝形态。
这种裂果现象主要出现在果实的表皮层,裂纹通常较浅,因此更多地影响了果实的外观,而对食用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第三种是番茄拉链果:
图源:网络
番茄拉链果又称开窗果,表现为在果实一侧,从果蒂部至果顶部有一条细的、褐色的木栓化拉链状的长线。这些裂纹有时会有愈合痕迹,形成一条干燥的“疤痕”,看上去像是果实在生长过程中被迫“缝合”了一次。严重时,拉链状长线上产生小洞状裂口,胎座外翻,露出种子,如下图:
图源:网络
第四种是番茄冰纹果:
图源:网络
这种只有外果皮有细微开裂,果实外观变差,不好卖了而已。
今天我们主要来介绍拉链果,其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在于花药的粘连。在西红柿花朵开放之后,花药(即花粉的结构)有时会粘附在还未完全发育的小果实上。随着果实开始快速膨大,粘附在其表面的花药会干扰果皮的正常生长过程。
由于某些部分黏连导致无法正常扩张,而果实的其余部分则继续生长,因此果皮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逐渐形成了纵向的裂纹,最终呈现出类似“拉链”的形态。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自然界奇妙适应性的深思。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各种独特的生存策略,以应对环境中的种种挑战。这种果实的独特形态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反映了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复杂而又精妙的互动关系。这样的例子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灵感来源,启发我们在材料科学、农业等领域进行创新尝试。例如,通过研究此类果实的结构特性,或许可以开发出新型的自修复材料或改进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图源:网络
除了花药粘附外,营养元素缺乏也可能会加剧拉链果的产生。例如,缺硼和缺钙是导致果皮生长受限的常见原因。
硼和钙对于细胞壁的稳定性和韧性非常重要,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果皮变得脆弱,容易在果实膨胀过程中开裂。
当然,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剧烈变化、水分管理不当(如干旱后突然大量浇水)都会对果实的正常生长产生压力,增加拉链果的发生率。这些外界因素使得果皮的生长速度和果肉的膨胀速度失去平衡,从而产生“拉链”。
图源:ins
虽然拉链果的外观不如完美果实那样光滑,但这种裂纹并不会影响西红柿的风味和食用品质。
实际上,许多种植者会告诉你,采用拉链果技术种植的西红柿通常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因而可能更加甜美、多汁。
在2013年美国园艺学会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裂果和完整西红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裂果西红柿中的糖含量略高,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其风味和香气浓度甚至优于完整果实。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裂果西红柿在外观上可能不如完整果实吸引人,但它们在口感和风味方面却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一发现不仅为种植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提醒我们在评判食物品质时不应仅局限于外表。消费者往往更容易被外观所吸引,而忽略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或许能够帮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表面看来并不完美的农产品,从而更加注重食物本身的风味与营养,促进更健康和可持续的饮食选择。同时,这也提示科研人员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提高作物的内在品质,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图源:cornell
唯一的问题是这些裂缝可能会让果实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因此需要尽快食用,以防腐烂。我曾品尝过这些裂果番茄,它们的口感确实与未开裂的番茄有所不同。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裂果番茄确实需要尽快食用,避免细菌侵入导致变质。尽管如此,这类番茄依然保留了其基本风味和营养价值。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时应仔细挑选外观完好且新鲜的裂果番茄,这样既能享受其独特的风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健康风险。同时,农户们也应加强对这类易受损水果的管理,例如采用更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少裂果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https://blogs.cornell.edu/livegpath/gallery/tomato/zippering-fruit-disorder-on-tomatoes/
[2]https://ag.umass.edu/vegetable/fact-sheets/tomato-stitching
策划制作
作者丨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