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昌平区正式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为响应这一法规,城管执法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执法和普法宣传措施,旨在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共同呵护古树,并持续推动园林绿化行政执法的协同共治。
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实施背景下,昌平区城管执法队员近期对明十三陵德陵的古树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他们不仅关注古树的生长状况,还严格排查了周边是否存在攀树折枝、剥损树皮、倾倒污水污物等违法行为。同时,执法队员督促德陵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加强景区管理人员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
为了进一步强化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执法队员深入德陵村,向村民发放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折页。通过政策宣传和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他们引导村民增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这些“绿色瑰宝”。
据统计,昌平区境内共有古树名木5978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名木1497株,二级保护古树名木3523株。这些古树名木包括侧柏、油松、国槐、银杏等多种树种,数量在北京各区中位居首位,几乎占据了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昌平区城管执法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不断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的精细化执法。他们结合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和区域特色,通过制作和发放宣传海报、折页、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在景区、居住小区、村庄、陵寝等古树名木密集的区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引导管护责任单位科学规范地养护古树名木,同时增强市民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本文由北京青年报记者李涛采写,通讯员向凌潇提供信息,编辑倪家宁整理。
排版提示: - 确保段落之间有适当的间距,提高阅读体验。 - 使用标题和副标题来区分不同的内容部分,使文章结构清晰。 - 保持文本对齐,确保整体的美观性。 - 如有图片或图表,确保其大小适中,并附上适当的说明文字。